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251节(2 / 4)

加入书签

关于道府官制,卿等会同三馆饱学之士,尽快议定规制,拟个条陈。淮南两道之军政制度,要尽快构建完毕,上下官员的委任,也要尽快落实!”

“是!”冯道应命,老脸放松,又恭谨地向刘承祐建议道:“另,唐末以来,各道府州县,遭逢战火,屡陷兵燹,兴废不一,以至天下崩坏,而前制已旧,难以满足当下安邦治国之需。老臣以为,淮南新制,可暂于两道试行,以观成效,查漏补缺,待全制之后,逐步推行于全国。也可趁机,全面划定疆界,厘清城邑!”

眉毛微挑,刘承祐偏头,凝视了冯道这老臣一眼,说道:“冯公深远之见,不过此时急不得,待淮南那边民政理顺了,再作打算!”

冯道并无异议,只是恭敬一礼。看得出来,就和郭威差不多,冯道进此议,也像是向刘承祐献“投名状”,完全是顺着皇帝的心意来说。

“陛下!”宰臣李涛见机起身,禀道:“淮南十四州县官府,已奉制将辖境内田亩、山林、丁口等籍册,上报东京。经臣等整理,属唐之时,淮南各州,在籍丁口,足有二百八十余万人。

不过这只是以旧档统算,并不准确,此番南征,终免不了逃难、受害于战事者。即便如此,按臣等计,诸州丁口,也在二百五十口往上。若是再加上隐户、私奴及佛寺僧尼,数目还当有涨。”

“具体丁口籍簿,还需待局势稳定后,由各州县官府,详细清点,造册登记,上报朝廷!”李涛说着,眉开眼笑的:“但不管如何,我朝再添近四十万户百姓,全国丁口终于上千万,乃天下之最!”

李涛说起这,才是最让刘承祐开心的,人口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经过刘承祐几次降诏,清查户口,又遣使查验,虽然仍旧免不了瞒报、隐匿之类的事情发生,但北汉国内人口,约在一百二十五万户上下,丁口不足千万。

这还是在刘承祐接收了大量幽燕难民,并迅速平息内乱,消灭匪盗,靖平国家之后,安养数年的结果。否则,这数量还要少。

对于北汉朝廷来说,攻取淮南,钱粮财货,缴获不匪,但那近三百万丁口,才是最大的财富与收获。只要归化整顿结束,北汉的国力,必然暴涨。

换个角度来看,占据着北方大部分道州的大汉王朝,治下丁口,居然仅有千万,其地广人稀的情况,可想而知。

“中枢要拟出一条,鼓励百姓生育的政策!”刘承祐在群臣面前,踱了几步,吩咐着:“往后二十年内,大汉官吏考比,三年之大考,当以人口增长,作为参考依据!”

冯道几人,对望了一眼,躬身应命。

关于人口激励,鼓励生育的政策,刘承祐此前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秉政之初,百废待兴,并没有足够施行的条件。

一者,国家财用,需要用到养兵、养官,守边御敌等巩固国家政权的事务上;二者,屡遭战乱,人心未附,治境未安,生民贫苦,对于一般的黔首而言,多生多养,只是负担;三者,便是行政执行力的问题,国初之时,朝廷对于地方的影响太过薄弱,权威不固,想要落实下去,并不容易。

时到如今,从各方面来看,都已具备了条件。刘承祐以二十年为期,却是有些摸不准刺激之下,人口的增长速度,对于封建帝国而言,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值得警醒,当因事而制宜,但眼下,可以鼓励国民放开了生养。

不知觉间,夜渐深,刘承祐明显注意到,殿中群臣,或多或少,都露疲态。刘承祐经过这一日的折腾,也是颇感疲乏。

饭点已然过了,刘承祐有家宴垫着肚子,感觉还好,但这干臣子,估计还是腹内空空。刘承祐直接扭头,冲张德钧吩咐道:“去,吩咐膳房,准备堂食,做丰盛些,让诸公享用之后,再行出宫!”

“是!”张德钧应命,颇为积极地去了。

面对天子赏食,冯道等人,齐齐起身拜谢。

接下来,刘承祐又察问了一番东京城内的情况。时间,在问奏之中,快速流逝,待内侍通禀,堂食已备好之后,刘承祐自己都有些坐不住了。

“今日,到此为止吧!诸卿且去用膳!”再度起身,摆了摆手,环视一圈,吩咐着:“传制,后日朕亲赴宗庙祭拜,以告收取淮南之功。入夜,于崇元殿,举行策勋御筵,东京五品以上文武勋臣,悉可赴宴!”

“是!”

臣僚们陆续退下后,刘承祐在大汉舆图前徘徊几许,双目清明,嘴角慢慢绽放开笑容,而后哈哈大笑,笑得极其畅快。

突来的笑声,将殿中伺候的内侍们吓了一跳,一个个谨小慎微地埋头候立,却忍不住瞥向皇帝这边。

张德钧近前,小心地问道:“陛下,如此开怀,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你说呢?”收敛笑容,刘承祐转过身,问他。

面对天子的注视,张德钧卑微一笑,谦恭地应道:“陛下神思如海,岂是小的所能猜测的。只是陛下高兴,小的们也不由愉悦!”

对张德钧的回答,刘承祐似乎感觉十分满意,又咧嘴一笑。慢慢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