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25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 / 4)

加入书签

荀贞先引着荀攸、姚昇去荀绲的墓前拜祭了一番,和荀彧兄弟说了会儿话,之后回入高阳里。

回到里内家中坐定,重拾话头,说起姚昇劝谏何进、袁绍之事。

姚昇家在江东,是吴郡乌程人,家世冠族,为郡大姓,初仕郡中,后被举州茂才,除襄国令,他在襄国县任职了好几年,在任有政声,遂於去年被征入朝中,拜为郎官,因是得与袁绍诸人来往。他出身江东士族,亦素痛恨宦官当权,兼之其人慷慨豪爽,任侠尚气,却正是与袁绍、何顒等为同一流的人物,再加上他与荀贞相熟,遂得参袁绍一党谋议诛宦之事。

姚昇负气倜傥,自诩有纵横才,襄国县境内有一苏人亭,盖是苏秦西入说秦之所,他昔在襄国时,便尝慨叹:“苏子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盖英杰矣”。既然早有此慨叹,一直觉得一个襄国县太小,不足以他施展拳脚,今得与参议诛宦大事,他自然是倾心尽智,积极出谋划策。

只是,他家在江东,非是北地名族,和袁绍党中的诸人相比,他的名声、地位又较低,所以他的一些意见不太被袁绍等人重视。

姚昇说道:“本月辛酉,葬孝灵皇帝於文陵,徙渤海王为陈留王,袁司隶因又进言大将军,言:‘昔窦武、陈蕃欲诛内宦而反为所害者,是因为消息泄露,北军五营的兵士素畏服宦官,而窦武却试图利用他们来与宦官对抗,所以自取祸灭。现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为命,事在掌握,此天赐之机也。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机不可失!’大将军乃白何太后,请尽罢中常侍以下,以三署郎补其处。”

本月辛酉,也即七月十七,灵帝在这一天下葬。渤海王即董侯刘协,今天子刘辩登基后,封刘协为渤海王,又於前些天改封他为陈留王。

“现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何进和他弟弟车骑将军何苗既身为将军,自然各有部曲。蹇硕、董重死后,京都的禁军、武装力量经过洗牌,一部分落入到了以袁绍为代表的士人手中,如西园、北军、虎贲、城门军,一部分由何进、何苗分别掌控,还有一部分仍在宦官的控制下。

尽管说何进所部的兵士可能没有袁绍等手中的兵士多,可何进与袁绍合兵的话,其所掌握之武装力量却是已经超过了宦官,——宦官本是一支独大的,蹇硕在时,连何进都得听从蹇硕的命令,可却终究因宦官这个阶层的依附性太强,名声也太差,加上张让、赵忠等存有投机心态,结果蹇硕一死,形势顿时就变得对宦官大为不利。

士人与外戚这个联盟所掌握的军事力量已经稳压宦官了,那么即使在这个时候以武力诛宦,士人与外戚也是稳操胜券的。

所以,袁绍有此一说,所谓“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为命”,这显然是在恭维何进了。

而之所以在灵帝下葬、刘协改封陈留王后,袁绍挑选这个时机,又劝何进诛宦,却是因为两个缘故。

首先,灵帝下葬时,何进警惕会再发生“蹇硕召他入宫,想谋害他”那样的阴谋,所以自称有疾,不入宫陪丧,也不送灵帝的棺椁出陵,——由此可见,何进虽对诛宦一事一直犹豫不决,可他对宦官实际仍是十分忌惮的,这就有了再劝何进诛宦的主观基础。

其次,灵帝已然下葬,董重、董太后也已经相继身死,刘协被改封为了陈留王,今天子刘辩的皇位现在看来已经稳固了,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潜在的威胁了,而同时经过一系列的洗牌,如袁绍所说“现今将军兄弟并领劲兵”,士人与外戚掌握的军事力量也已经能压制宦官了,那么也就是说,现在又有了再劝何进诛宦的客观基础。

“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患,以垂名后世”,人皆有好名之心,何进亦是如此。

他本就忌惮宦官,现今刘辩的皇位既然已经稳固,换言之,他大将军的位置也算就此稳固了,而且随着发展,形势也已开始变得对宦官不利,袁绍又一再地进言,请求他动手诛宦,不断地给他施加压力,又再加上这点好名之心,他这次终於意动,松了口,同意了袁绍的请求。

可虽然是同意了,却也只是同意了一部分,袁绍想要的是“悉诛诸宦”,袁绍想把所有的宦官,不分大小,全部杀掉,以报士人两次被党锢的血海深仇,可何进却没有这么想,他不想把宦官全部杀掉,试想,那么多的宦官亲戚、子弟、门客在朝中、州郡为吏,如果把宦官全部杀掉,他何进岂不成了“宦党”的公敌了?他岂不是从此之后就被牢牢地绑在士族这条船上,不得不听从士族的摆布了?故此说,对何进而言之,只要能把宦官们赶出宫城就可以了。

荀贞知何太后必不会同意何进的奏请,但还是问道:“太后怎么说?”

姚昇答道:“太后不听大将军之请,对大将军说:‘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这是汉家的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共对事乎!’”

何太后当然不会同意何进的请求,就不说她久在深宫,与宦官们朝夕相处,有感情,便从权柄上来说,如把宦官全都赶走,她一个妇人家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