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23节(1 / 2)

加入书签

按理说,县令只会对最早交卷的考生试卷有兴趣。

因为这些人,都是文思极佳、才思敏捷之辈。

但——

徐行倒数交卷……

不过他也没迟疑,双手捧起试卷递给吴县令。

“此八股看似平齐,但仔细观之,亦有可取之处。”

“来人,取朱笔。”

吴县令微微一笑,对试卷画了一个红o。

为防止作弊,在科举考试之中,考官评阅卷子的优劣,并不能用文字直接评价,而是以一定的符号表示。

通常的符号有五个。

分别为“圈”(o),“尖”(△)、点(、)、“直”(|)、“叉”(x)这五个符号表示。

而红圈,则代表此试卷被录取。

关系!

背景!

徐行再一次被震撼住了。

尽管他有把握通过此次县试,但亲眼目睹这等徇私舞弊……

……

……

、文昌

“不!”

“不只是关系!”

徐行镇定了下来。

科举舞弊,不是什么小案。

吴县令和他非亲非故,还不至于拿自己的官帽开玩笑。

此时之所以当堂录取了他的考卷,和他案卷上的内容分不开关系。他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倘若他的考卷真的连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的话,想必吴县令顶多循个人情将他录入副榜,而不是这般对待……

县试第一场考试过后,有正副两榜,各五十人,最后在两次考试中,取最后留存在正榜的五十人录入团案。

一般情况下,副榜的五十人很难再挤入正榜。

与味经书院小考、大考类似,为了以示公正,被录取的考卷都要公示于众。

如此,方能杜绝徇私舞弊。

“好算计!好心计!”

“不愧是一县的父母官……”

徐行由衷佩服起了吴县令。

此次味经书院前来泾阳县参加科举的人,不过二十余人罢了。毕竟味经书院是面向秦省的书院,如陈建安这种去户籍县科考的不在少数。除去生员,在泾阳县本籍的书院学生并不多。

仅是二十余人。

故此,吴县令将其尽皆记在心中并不难。

这也是为何吴县令在见到他交卷后,打起精神阅卷的原因……

说他“文章平平”,实则只是一种话术……结合考前的小吏言辞,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吴县令看在刘院长和味经书院的面子上,将他当堂录取。

如此一来,若是涉世未深的考生定然会对吴县令感恩戴德。

假使今日之话传到外界,就是他吴县令给味经书院了一个面子。

倘若有人质疑吴县令徇私舞弊……书院考生的试卷又不是经不起查。

大不了来一句“举贤不避亲”。

简单几句话,名赚了,利赚了,人情也卖了。

妥妥的官场老手!

“学生徐行,谢县尊今日朱衣点额。”

徐行朗声行礼道。

他脑海里虽然闪过千种思绪,但在现实里,他却一点迟疑也没有。

朱衣点额,意为被主考官看中,科举中选。

朱衣,唐制,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着绯袍。绯,即红色。

“唔……不错,是个英才。”

“我泾阳县,也是多亏了刘山长办学,不然……本官的文教考绩又要沦为京兆府诸县垫底了,罢了,不和你这小辈提这些了……”

吴县令摇了摇脑袋,对徐行简单褒赞了几句后,令其退下。

“这也有邑父母您的功劳……”

“大人谦虚了……”

一旁的几个小吏闻弦琴而知雅意,立即捧场献媚道。

邑父母,是县令这父母官的别称。

……

迈步出了考场。

踏出去的左脚刚悬空在龙门门槛上。

徐行的面板上就多了一个正在凝结的字样。

【文昌(白)↑】

他目光凝视,看向新命格的二级页面。

【文昌(白↑):文曲潜命,习文百伶百俐,下笔文不加点。】

“白色的文昌命格……似乎对我现实世界的处境没有什么用。”

“不过这个命格可以晋级……”

“县试还未结束,若得县案首,或许就可将其晋级为赤色命格。赤色命格相较白色命格更尊贵,带来的好处也会更多。”

徐行收回目光,开始思索怎么谋夺县案首。

他虽被吴县令录取正榜,但他知道,在第一次县试考试中,他得中案首的几率微乎其微。要不然吴县令再怎么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案首的试卷“平平无奇”。

唯一的机会是下面几次考试。

可……基本上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