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563节(2 / 4)

加入书签

阳祖氏一族人才济济,前两年李善对有些成语的典故不太清楚,曾经问过“中流击楫”的来历,凌敬告诉他是来源于大名鼎鼎的祖逖。

这位祖逖引出的成语除了“中流击楫”之外,还有“闻鸡起舞”、“南塘一出”、“先吾着鞭”,后来北朝有个神童祖莹,引出了“映炭夜读”、“自出机杼”,就前几年祖君彦还写了一篇檄文,“罄竹难书”就典出此处。

简直就是成语世家啊。

第一件事很轻松的就过去了,而第二件事……李建成又与李世民杆上了,前者虽然如今势弱,却振振有词,毫不退让,后者依旧绵里藏针,得到了陈叔达、封伦的力挺。

李渊其实是倾向李世民的,这是由其皇帝的身份决定的,开国之初,因为前面几百年的乱世中,常有大将反叛甚至弑主立国的先例,所以李渊坚持使用宗室子弟领军。

李世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年少领军,纵横沙场不败,但除了李世民之外,相当多的宗室子弟也都立有功勋,而这些与李渊同曾祖兄弟、同高祖兄弟以及兄弟的儿子全都被封为了郡王。

所以,封伦在去年末的一次议事中提及,或可使无功郡王降爵。

这件事遭到了东宫极为强烈的反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太子李建成向来对宗室子弟宽柔,但依附东宫的是襄邑王李神符、庐江郡王李援这种废物,依附秦王的虽然有也很废材的淮安王李神通,但也有淮阳王李道玄这样的大将。

李渊心里有数,现在就几十个郡王了,后宫还有十几个亲王呢,以后肯定是要降爵的,不管是谁接任皇位,这都是肯定的……这也是他对太子不满而倾向秦王的原因,据说太子私下许诺,郡王传承不降爵。

如果不降爵,只需要三四代,那就能折腾出数以百计的亲王、郡王了,而且这些人也不止生一个儿子吧,长子承爵,其他儿子也可能会降低一等封爵,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不过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秦王一脉提出这件事,实在有点不智,反而便宜了东宫……李渊瞄了眼封伦,琢磨这是封伦自己的主意,还是房玄龄、杜如晦、凌敬劝二郎的。

事实上,现在的李世民一肚子的气,他的确与房玄龄、杜如晦、凌敬商量过,最终的决定还挺狠,所有无功的郡王全都降为县公……这也意味着再往下县候、县伯、县男、县子,四代之后就是平民了。

当时在场的还有其他幕僚,封伦就在其中……天策府内,封伦的地位极高,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宰辅,参与天策府内部很多秘事,只是因为他曾经与李善有怨,所以李世民没有让其知晓李善的身世。

而这件事就是封伦在没有提前告知李世民的前提下向李渊建言的,事后倒是有理由解释……这种事还是让陛下来做的好,殿下何必背这种黑锅呢?

李世民还真不好说什么,因为这个建言在天策府内部,最早就是封伦提议的。

坐在后面半闭着眼睛养神的裴世矩瞥了眼封伦,在座众人中,只有他与封伦是前隋重臣,他也非常了解这位同僚,这是个很能观望时势,同时喜欢几边下注的家伙。

前隋时候,封伦得杨素赞誉,还娶了杨素的堂妹为妻,但杨素病重,封伦立即与杨素的政敌苏威搅到一处,等到苏威被隋炀帝杨广不喜,封伦又迅速攀上了最得杨广宠信的虞世基的大腿。

即使后来宇文化及江都弑帝,后北上在中原地区连续兵败,被宇文化及任命为内史令的封伦顿足济北观望局势,最终在宇文化及、李密都败北的情况下才最终选择了投唐。

两边争论了很长时间后,李渊最终决定了暂时搁置。

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件事,关于邯郸王李怀仁回朝后,灵州行军道总管的继任人选。

而这时候,门下省侍中陈叔达从袖子中取出了一份奏折,“陛下,适才刚刚才收到的灵州道行军副总管酂国公窦轨的奏折。”

裴世矩不由得心里暗骂,陈叔达这厮捧秦王的臭脚倒是挺殷勤的!

想想都知道,自己也是门下省侍中,却没见到窦轨的奏折,显然是被陈叔达隐了下来,明显是针对自己的。

灵州道行军总管这个位置非常的重要,但有资格继任的人选却是不多的,这几日裴世矩多番劝说,才使得太子李建成最终选择支持代州总管代国公李靖。

但还没等李建成的举荐说出口,人家陈叔达就出手了……其他人未必有数,但裴世矩心知肚明,肯定是李善留下的后手,这是那厮一惯的手段。

结局

李渊一目十行看完奏折,嘴角挂起一丝笑意,顺手将奏折递了出去……犹豫了下才先递给了太子,毕竟在这种场合,不能给出太明显的信号。

李建成看完后递给李世民,一个个传下来,裴世矩扫了几眼,心里腻味的不行,李怀仁那厮可真不是什么好鸟,玩的这手堪称绝户计……突然想起了多年前东山寺裁撤一事,杜克明就是被这厮的绝户计落了颜面。

等众人都看完后,李渊很自然的问:“二郎?”

即使是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