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蒙古之战(1)(1 / 2)

加入书签

鄂尔泰成了顺义王,现在蒙古除去科尔沁外,其余各部从名义上已经归属于大明,但这种名义上的归属并不是真正的归属,大明要真正掌控蒙古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了控制蒙古,现在的大明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从经济、文化各方面逐渐对蒙古渗透,同时拉拢一些中小蒙古部落。不过这个工作是长期的,在短时间内想要奏效并不容易,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

再者,鄂尔泰现在是蒙古名义上的共主,这对于大明而言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是好事,那是大明只需要通过鄂尔泰来维持对蒙古的归属权就够了,这也是之前朱怡成册封鄂尔泰为顺义王的主要原因,只要鄂尔泰归顺大明,那么整个蒙古也就成了大明的国土。

说是坏事也很简单,鄂尔泰不是普通人,此人能文能武,而且胸中韬略远比蒙古人强得多。要知道鄂尔泰原本可是建兴皇帝的上书房大臣,上书房大臣在前明就等于内阁阁老的存在,放在现在的大明也等同于军机大臣。

这样一个人在蒙古,而且还控制了许多蒙古部落,这对于大明怎么会是好事呢?谁又能确保现在归顺大明的鄂尔泰将来没有反复?

再者,大明也不希望看见一个拥有共主的蒙古存在。相比现在的情况,大明更希望蒙古各部是分裂的,是相互敌视的。这样的蒙古才更便与大明控制,也更能让大明放心。

董大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逼迫科尔沁部和怡亲王部和蒙古各部开战,只要这一仗打起来了,一来能导致蒙古部落之间的厮杀和仇恨,二来也能通过这场战争分化蒙古各部。而其三,董大山认为只有死的蒙古人才是好的蒙古人,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正是这个道理。

蒙古人和蒙古人之间打的越厉害,尤其是怡亲王部卷入其中,这对于大明就是越好的结果。

等到双方打出火来,到时候董大山的明军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出来收拾残局。如果打的不激烈也没关系,董大山在一旁也不是摆着看的,况且山西的岳钟琪也在虎视眈眈,明军自然有办法在其中挑拨,让局势向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果不出意外,这场战争必然使得蒙古各部元气大伤,而蒙古各部原本就不团结,再加上战争的损耗对于召集各部出兵的鄂尔泰也会有所怨恨。

这样一来,整个蒙古就自然不可能再和现在一样了,当鄂尔泰的实力和掌控力削弱,蒙古各部出于自己利益考虑而开始投向大明的时候,那就是大明开始真正掌控蒙古的机会了。

对于这个计划,其实董大山在决定出兵蒙古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董大山不是普通将领,他可是前军机大臣,在战略眼光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同时战争的目的不仅是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对于这个道理董大山比任何人都明白。

尤其是现在,当董大山得知皇帝赐婚的消息后,他很清楚对于蒙古这战恐怕是他最后一次领军作战了。打完这一仗后,董大山就要回京述职,从而退出现役,之后的日子董大山再也没有机会领兵了,充其量在朝中挂个闲职,就如同现在的廖涣之一般。

所以这最后一战董大山尤其用心,他要用一场无可挑剔的胜利让所有人知道他董大山的威名,从而给他的军事生涯留下浓厚的最后一笔。

在约束部队不得提前对科尔沁和怡亲王部进攻的同时,董大山还给贺大渊发去了命令,命令贺大渊对科尔沁右翼前旗做出试探性的进攻,逼迫科尔沁右翼由西部绕道南下,从而兵不血刃地拿下科尔沁右翼前旗地盘。

董大山这么做可以说是故意的,他为了担忧科尔沁和怡亲王部在和蒙古各部联军作战中兵力不足可是煞费苦心。他这样的用心良苦不知道诺扪额尔赫图和怡亲王能否理解,假如他们得知后又是否会感谢董大山呢?对此董大山倒是很大方,所谓做好事不留名,也就只有董大山了吧。

诺扪额尔赫图的动作极快,何况蒙古人本来就是草原民族,他们的家当都在马背上,财物也就是那些牛羊而已。

当几天后,诺扪额尔赫图派出的亲信逐一传回来消息,得知有几个部落在收了他的金银后略有放缓姿态,虽然没有答应真正给科尔沁放开一条生路,但也对于科尔沁现在面临的生死存亡表示同情。

这个态度对于诺扪额尔赫图来讲已经足够了,蒙古人的想法同样作为蒙古人的诺扪额尔赫图最清楚不过,对方这是告诉他让路是不可能的,不过真的打起来看在金银和交情的份上出工不出力却是没有问题。

心中暗暗高兴,诺扪额尔赫图的把握多了几分,这时候再也不迟疑了,他仅仅留下几千骑兵对东边的明军进行牵制,随后率领主力部队和整个部落开始向西前进。

很快,科尔沁的骑兵和怡亲王的部队就和从西方而来的蒙古联军直接撞在了一起,双方开始大打出手,一时间草原上血肉横飞,乌云密布。

如果从兵力来讲,蒙古联军并不比科尔沁和怡亲王的联军差,而且他们也拥有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骑兵和骑兵的战斗是非常残酷的,在这点上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