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46节(1 / 4)

加入书签

苗绍连忙答应,来不及擦汗,穿上衣服匆匆忙忙出门了,王靖想了想低声对刘衍说道:“刘总旗,还要和这里面的伙计们再签一份契约文书,如果泄露这法子,那就赔一笔重金,让他们留在大盘堡内世代为奴。”

刘衍点点头,扬声说道:“都不要发呆发愣,今天才刚刚开始,大家都抓紧做活!”

刘衍这句话说出,酒坊里的每个人都没了走神恍惚的状态,立刻开始忙碌起来,经过刚才的事情,他们已经把刘衍奉若神明。

连钱皂和其余六名酿酒师傅也都停止了疯癫,精神百倍的开始忙碌起来,刘衍含笑看着,又扬声说道:“每一锅出的酒都要单独用酒坛装,要单独标记,谁也不能弄混了!”

后面钱皂笑着说道:“我去写标记。”

眼见酒坊众人个个兴奋,刘衍回头却对众人说道:“这里有我一个人就足够,你们也热坏了,快去休息吧。”

看完刚才精彩的一幕之后,众人也觉得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听刘衍这么说,都打了个招呼出门。

王靖和王芸禾准备先去总旗官厅等候,这酿酒生意看来是肯定赚钱了,具体如何合作,还要等着刘衍过来商议。

刘衍还特意嘱咐道:“王掌柜、王姑娘,外面寒冷,一定要在外屋等到汗水干了再出去,以免染上风寒。”

王靖抱拳谢过,道了一声先去总旗官厅等候,王芸禾则是低头笑着答应了一声。

随后苗绍走在最后,却被刘衍拽住,低声说道:“告诉许小旗,让他也派几个夜不收过来盯着,墩军们做事太按照规矩来,难免被人哄骗,夜不收也来顶着,从现在起,不许这里的人出门,只能呆在酒坊里,然后要查清他们家人在什么地方,现在就去办,要快!”

苗绍点点头,也急忙跑了出去。

第二锅出酒最多,时间也长一些,接下来又换了两次水,第三锅酒味已经有些淡,第四锅更淡,第五锅味道已经有点发酸。

“二锅出酒和三锅出酒可以混起来,味道就更加合适。”

钱皂现场在那里把几种酒兑起来,也不用讲什么比例,直接混合就好。

“扬州和江南那边口味偏淡,如果将来有需要,可以把第四锅掺进去。”钱皂抿着嘴说道。

出完五锅酒的酒粮已经变成酒糟,被迅速的清理出来,这个东西也可以卖钱,是非常好的猪饲料,可以卖给各处的农户赚钱。

地锅蒸屉上的纱布拿出来在水里一泡,然后拧于又铺上,徒工们紧张的放置酒粮,准备下一个循环。

看着学徒们在这边忙碌,钱皂叮嘱烧火的徒工几句,也跑过来奉承着说道:“甲长,这样的好酒肯定好卖,好酒要有个好名头,甲长起个名字吧”

刘衍沉吟一下,笑着说道:“这种酒应该叫二锅头酒,不过我看就以大盘堡为名好了,这酒就叫做大盘堡烧锅!”

钱皂笑着拍手说道:“好,大盘堡烧锅,我看用不了多久,便可以风靡整个山东了!”

其实刘衍的这套做酒的工艺就是后世北京的二锅头酒,之所以起了别的名字,倒不是为了避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酒要再过几十年才会出现,这也没什么可避讳的。

只是刘衍想到自己如果起了二锅头这个名字,那难免被其他做酒的师傅给琢磨出方法来,这大盘堡烧锅的名字中规中矩,不存在泄露工艺的问题。

刘衍从前所学,和做酒没有丝毫关系,但是也知道很多酒上的知识和典故。

二锅头的典故刘衍曾听过许多次,说是从前做酒,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性太大,对人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了。

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掐头去尾”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

二锅头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名酒,但他的酿造工艺并不那么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他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钱比米麦豆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已经低了很多。

只需要“掐头去尾”,烧酒的质量能提升百倍,这效果类似于点石成金,这样的变化特别具有戏剧性,所以更能让人记牢。

刘衍记得很清楚,在北方,二锅头的确是很大众的白酒,而且大家喝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不错。

尽管对历史进程的记忆比较模糊,但赵家三兄弟改进工艺制造二锅头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是满清康熙年间,和现在相隔几十年,刘衍这个还是能够确定,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出现这种酿酒的方法。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传太慢,王家庄内发生的大事,没人传信,相邻的百户所十天后能有耳闻就不错,刘衍一直担心二锅头的工艺早就出现,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一个屯堡的甲长跟酒坊酿酒扯不上一点关系,不知道也是正常。

但这个工艺总值得赌一赌,一石高粱官价二百文多一点,要是跟王靖合作的话,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