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1180节(2 / 3)

加入书签

月六日,大报恩寺戒严。

朱允炆携太后、皇后、太子、其他皇子皇女、在金陵藩王,文武大臣等,至英烈碑广场,为大明英烈上香,告知大明英烈明日迁都的消息。

看着高耸的英烈碑,朱允炆感叹道:“没有英雄的王朝,长远不了。忘记英雄的王朝,同样长远不了。大明子民之所以能挺起脊梁,傲然于大地之上,便是这些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皇室宗亲也好,文武官员也罢,你们都听好了。”

“未来的岁月,谁若忘记了英烈,该祭奠的时候不祭奠,该敬仰的时候不敬仰,该来扫墓的不来扫墓,无论是朕的子孙,还是其他藩王的子孙,都将被钉上耻辱之名!该惩罚的惩罚,该砍去俸禄的砍去俸禄,该赶出官场的赶出官场!诸位,铭记英烈,不忘先辈,他日国难当头,方有国士能挺身而出,匡扶社稷!”

七月七日,天色尚早,已是钟鼓齐鸣。

朱允炆于天地坛祭祀。

完成祭祀之后,规模浩大的迁都终于开始。

虽然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分批次北迁,可朱允炆此番迁都,随行人员的数量依旧庞大到了十万之众,其中九万是随行护卫的京军,剩下的一万人,有后宫八百余人,东宫二百余人,文武官员六百余人,最后一批北上的国子监监生一千人,数量不明的侦察兵,三千安全局军士……

在最初迁都计划中,朱允炆曾想乘宝船,经海路抵达天津港,于天津北上抵达北京。但这个设想被所有官员给驳回了。

杨士奇的态度很坚决,说迁都乃是国之大事,无数百姓沿运河两岸翘首以盼,若改海路,百姓该当如何?

水师都督府更不答应,七月海上多风暴,虽说这些风暴多在东南沿海,可谁知道山东外海会不会冒出来一个风暴,万一龙吸水过境伤了皇帝,那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无奈之下,朱允炆只好听从官员的安排,走京杭大运河这条路。

宫门开,三千仪仗扈从开路,手持各种礼器之物。

日月旗当前,其后则是日旗、月旗、云旗、雷旗、风旗、龙旗、凤旗、虎旗等八十种旗帜。

各类各色幡、扇、伞、盖,如龙头幡、信幡……

仪刀、豹尾枪、戟、殳、弓箭。

还有手持拂尘、各类瓶子、各类盘子、壶类的……

大驾卤薄!

这是朱允炆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在出行时使用最高规格、最齐备的大驾卤薄。

雄壮强大的军士,尽善尽美的礼仪,各色旗帜与礼器,庞大规模的紧密有序,尽显皇室的威严。

朱允炆端坐于玉辇之上,抬玉辇之人足有三十六人。

车驾行走得很慢,外面传来了喧杂之声。

“皇上万岁!”

喧闹与嘈杂不见了,转而化成了一个声音。

朱允炆打开帷幔,看向道路两旁,只见无数的百姓沿街战着,挥舞着手告别,有些人哭泣着不舍,依旧在大喊着“皇上万岁”。

金陵的百姓,来送朕了。

朱允炆看着这些百姓,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下令停下,落下幔帐,长长叹息。

“皇上,一路平安。”

一个老人拄着拐杖,沧桑地喊着。

年老了,声音弱了,被其他人的声音盖住,可老人依旧在祝愿。搀扶老人的十一二岁的孩童跟着喊“皇上,一路平安”,然后看向爷爷,问道:“皇上还会回金陵看我们吗?”

老人抬手,拍了拍孩子的后脑勺,含着泪道:“孩子,这里是他的家,如何会不回来。他会来的,你忘记了,他答应过水师将士,当水师出征与凯旋的时候,他会到金陵来。”

“那其他时候呢?”

“其他时候,呵呵,那要看皇上的心情喽。山不来就我、我来就山,皇上去了北京,牙崽子,你长大了也可以去北京,去找皇上,到那时候告诉皇上,金陵的百姓想念着他呢……”

离别的人心

通济门外。

李老三站在人群里,擦着老泪看着出现的车驾。

李九是个生硬的汉子,要强了一辈子,眼见这一幕也不禁潸然泪下,对李老三哽咽地说:“老哥,咱们以后没机会和皇上一起喝酒了啊。”

李老三仰头,想要渗回去眼泪,终还是掉了出来,老了的褶皱纹没有留住它。

多年前,怀远决堤,朝廷以工代赈迁移了大批百姓至金陵。

原以为,只是一次临时做工,完事就回去重建家园,继续耕作。

谁成想,皇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安顿好了所有人,能照顾的全都照顾到了,没有让一个人饿死在城外,更没有让一个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过那个冬日。

混凝土道路的出现,自己有幸参与其中,并掌握了混凝土道路的施工方法,成为了道路施工的一个工头。

建文皇帝改变了自己全家人的境遇,从一无所有的穷困之家,成为了有所剩余的小康之家。曾经的茅草屋成了瓦房,曾经不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