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1章 出生和长大(2 / 2)

加入书签

儿子朱存和朱温明显没有继承他们老朱家的优良传统,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喜欢学习。

除了老大朱全昱还对四书五经有点兴趣之外,朱存和朱温都是那种在家装病整天一上课就头晕脑热,跑肚拉稀的人物。

朱五经虽然是一个老师,但是他自己的儿子不好好学习,他却也有点束手无策。

而此时朱温的生活还算是不错的,最起码饿不着。但是这一切都在朱温九岁那年改变了。

这一年朱五经积劳成疾死去了(也有人说是一直考不上功名,结果抑郁死了),只留下了王氏和四个孩子。

朱五经本就是他们家唯一的生活来源,现在朱五经一死他们家立时就没了生活来源,一家人陷入了窘境。

在用家里的微薄积蓄简单地办了朱五经的丧事之后,朱温一家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吃饭问题。

后来在旁人的介绍下(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和刘崇家有某些亲戚关系。),朱温母子五人投靠临县萧县刘崇家,王氏给他们家织布做饭,大儿子朱全昱耕地种田,老二朱存则是赶牛犁地,外加放牛,至于朱温则是一个放猪娃,专门给刘崇家放猪。

这样一来,虽然过得艰苦,但是不至于饿肚子,也算是有了一个着落。

随着年岁日长,朱全昱老练成熟,敦厚老实,待人彬彬有礼,谦虚谨慎。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叫做实在人。很有长者之风。

但是朱存和朱温就不行了,他们两人身材魁梧,整天在乡里耍勇斗狠,不愿意好好干活,带着一帮小年轻整天呼啸乡里,寻滋生事。所以乡里的人大多叫他泼朱三。

有些记载说,朱温很喜欢赌博,但是一次欠下了赌债没有办法还清,只好回到刘崇的家里,趁人不备,将刘崇家的大铁锅偷走了,想要用这个来抵赌债,但是很不巧的被刘崇发现了,那等待着朱温的自然是一番鞭打。

所以后来一些评话演义里面对于朱温的蔑称里面有一个叫做“偷锅贼!”这个说法真假暂且不论,但是从我们后人的视角来看,朱温的确算是一个“偷国贼”

在刘崇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待见朱温,但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刘崇的母亲,当然这里又牵扯到一个故事。

据说,刘崇的母亲曾经在草房见到过红光盈室,走近一看,发现那里竟然有一只红色的大蛇吞吐蛇信,身边雾气弥漫。

刘母大吃一惊,正要喊人,但是就在这时,红光散去,朱温从草堆上慢吞吞的爬了下来。

自此刘母便觉得朱温不是凡人,每次刘崇要教训朱温的时候,刘母总是劝阻,而且要是听到有下人或者其他人在暗地里讨论朱温的无赖和好吃懒做。刘母总会出来辩白一二。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朱阿三可不是一个普通人哩!”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温慢慢的长大,等到了二十来岁,因为朱温不愿意干一些农活,平时又喜欢舞刀弄枪。所以刘崇弄了两套弓箭,交给他和朱存,让他专门去打猎,好歹是个营生,最起码比整天在乡里寻衅滋事的强。

在这个过程中朱温个人得到了极大地锻炼,而且在青少年时期,一直统领周边的小孩子,俨然一个头目的姿态,是个乡里闻名的孩子王,这些经历都为他的后来,奠定了初步基础。

朱温的不幸,那就是年幼失父,原本美满的家庭,变成了苦苦支撑的单亲家庭。但是这又不能不说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如果不是朱温的父亲死了,按照朱五经的家教,朱温就算是不爱学习,但是耳濡目染,生活在另外一个环境,可能在他的性格或者其他方面就会有一些改变。可能也就不会有日后的后梁太祖朱温了。

但是历史无法假设,我们在这里也不去讨论他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温就这样的长大了。

没有天生的人才,可以说,朱温年轻时候的一些生活经历为他今后的一番成就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各方面的能力,基本上在这一段时间内开始初步形成或者说是开始酝酿。(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