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136章 引契丹入中原的杨光远(下)(1 / 2)

加入书签

这件事可能也是杨光远无意中做的,但是却是让石敬瑭很高兴,石敬瑭对他又开始慢慢的重视了起来。

按照规矩地方的藩镇要抽空到中央来朝见,一方面交流感情,一方面算是述职,表示藩镇还在中央的领导之下。

杀死了范延光一年后,杨光远按照规矩进京朝见石敬瑭,石敬瑭很高兴,为他设私宴欢迎接风,这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杨光远也是心安理得的做着吃着,这么多年过去,杨光远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厚脸皮却是练得炉火纯青。

据说在石敬瑭的私宴上唱戏的伶人也是早就听到了杨光远横征暴敛的恶名,于是就编了一出戏,讲的就是河阳的百姓民不聊生,杨光远贪得无厌残暴不法。

本来要是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戏曲,就算是不难受,难免心里还是有点不痛快的,但是事实上杨光远看这出戏还是看的很有兴致,脸上毫无愧色,这一点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到了这个时候,石敬瑭对他印象好,所以对他之前的一些行为都没有追究,反而还把他的一些部下全部封了官,当了刺史啥的全部放了出去。

这件事也算是一个大大的恩德,杨光远虽然不掌兵权了,但是影响力还是不小的,而且声望也非常高。

不久石敬瑭又把杨光远调出了河阳,做起了平卢节度使,封为东平王。既然封王,基本上也算是对杨光远有一个交代了,很多功臣宿将最终都是封王来结束一生的,现在他能得到王爵,按理说也应该满足了,他对于后晋的功劳实在是很有限,之所以封王我觉得投机的因素更多一点。

杨光远对于一个王爵还是很不满足的,他还要求和他的儿子一块上任,于是朝廷再次妥协,就把他的儿子也放了一个刺史跟着杨光远。

按理说杨光远一个普普通通的藩镇,又不是什么强力大兵权的藩镇,排场应该不大,但是没想到这激活的排场直接刷新了五代藩镇的记录,成了之最。

跟着他随行的侍卫还有家将包括姬妾和财宝差不多有一千多匹马,整个队伍要是绵延起来有一两里路,而且一路上极尽奢华,就算是石敬瑭随随便便出行估计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在河阳的时候杨光远主要的工作就是剥削百姓,到了新地方他干的还是这一趟买卖,整天除了坑几个大户或者抢几个有钱人,再有就是搜刮百姓,这基本上在晋朝也成了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这一点最后我们还会说。

石敬瑭在位的时候杨光远还是很老实的,不敢乱动,但是石敬瑭死了之后,石重贵当了新皇帝,杨光远的心思就开始活泛了,他心里对石敬瑭就不在乎,对于石敬瑭的侄子更是没啥敬意。

特别是石重贵手底下有一个叫做景延广的,这个人我们上面了解过,当时晋国加强军事力量,但是没有马,只好去搜刮民间的马匹充作军马,这也算是无奈的选择。

景延广负责这件事,他记得石敬瑭在的时候曾经赐给杨光远三百匹宝马,于是他就想着能不能把这三百匹宝马要回来,他觉得好马在杨光远的手中也就是一个玩物,但是到了军队中那就是一个一个的军事实力,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景延广在朝廷里面嚣张惯了,他对于杨光远的人品和素质也是十分的不满,所以对他说话也没想着客气,直接就下令让杨光远把拿了朝廷的宝马送回来。

杨光远是个肯吃亏的主吗?肯定不是啊,三百匹马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军事力量,毕竟他杨光远有二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所以这件事杨光远就和朝廷闹僵了,景延广还是一如既往的霸气,就像面对契丹使者乔荣一样的霸气。

于是杨光远心里就开始怀疑朝廷已经向对她出手了,不然的话,为什么要他的三百匹马,在杨光远看来天下之大,怎么也不会少了他这三百匹马,为什么朝廷纠结着不放?肯定是怀疑他杨光远要造反了,想要先消弱他的实力,然后再进行围剿。

所以杨光远心中也是忐忑,于是暗中把他的儿子们全部招了回来准备扯旗造反了。

但是他一个藩镇,而且还是没有多少军队的藩镇,根本不是石重贵的对手,但是前面有石敬瑭的榜样,所以杨光远也想学一把石敬瑭。如果石敬瑭当时联合契丹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自保,那么杨光远联合契丹就完全是为了当皇帝了,赤裸裸的为了自己的私欲。

而之前他和契丹一直有着联系,所以契丹方面对他的态度还是很好的,杨光远趁机对契丹泄露中原的一些情况,什么中原大饥荒,国库空虚,军队腐朽缺乏训练什么的,全部夸大其词的一说,就开始忽悠着契丹进军中原。

这第一次契丹和后晋战斗,我在标题里说引契丹入中原已经算是给杨光远留了面子了,其实事实上算是他主动邀请或者说恶性的忽悠着契丹进入中原的,其心可诛,其罪难赎。

契丹方面一直以来都对石重贵对契丹称孙不称臣的举动十分生气,但是他们内部也没有统一口径,到底打不打中原他们内部一直在纠结。但是就在此时他们得到了杨光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