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615节(1 / 3)

加入书签

而且麓川国已是庞然大物,坐拥人口数百万,兵力号称三十万。

当然,夸大兵力是国际惯例,明军出兵时也一样会把随军民夫都算在总兵力中,以求震慑敌胆。

但不管怎么说,麓川国王思伦发,拥有大军十几万是没什么疑问的。而且地形和气候上,麓川占据的外云南比内云南更加险远。

内云南好歹气候宜人,坝子上的森林已经烧光了,至少瘴气没那么重了。外云南可是比岭南还要酷热,而且山地纵横,到处是充满蚊虫和瘴气的雨林,大军不做好准备,一头扎进去,怕是会死的很难看。

所以两人顶住压力上表,奏请朱老板先同意册封思伦发,为大军争取喘息的时间,待条件成熟后,再一举将其歼灭。

这种保守的建议在老子天下第一的大明朝,是要被言官们喷死的……不过朱桢不在乎,被言官们骂的太多,他已经免疫了。

朱老板审时度势,同意了两人的建议,于是派使者出使麓川,册封思伦发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忠顺将军,赐蟒袍金牌,令其安分守己,不可再生事端。

这让思伦发十分得意,认为明军跟软弱的蒙古人是一路货色。他也可以像父王那样得寸进尺,一步步把明朝赶出云南,建立一个比当初的大理、南诏国还要强大的西南大帝国!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一闷棍。

大明册封他,根本就不是怕了他,除了缓兵之计外,还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与其确立君臣名分!

从思伦发接受大明册封的那一刻起,他便不再是大明平等的对手,而是大明无数臣属中的一员。

以大明对其册封的宣慰使之职而言,他甚至连个藩王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大明册封的一个大土司。

那么大明当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册封,麓川平缅宣慰司地界之外的土司了。而这些地方,其实早就被麓川政权吞并,或者至少是实际控制了。

今年三月,原本属于麓川的威远、远干等地被朝廷划到楚雄府境内。

五月,朱桢又改镇康府为州,湾甸为县,并设置土官管辖。而这些地方此前都是麓川进行统治的。

最让思伦发不满的是,八月份,朱桢再次于三江之外,设立了金齿卫,并自楚雄至景东,每百里设一营,驻兵垦屯!

要知道,麓川政权原本只是前元金齿宣抚司下辖的六路总管府之一。思伦发他爹思汗法发迹后,又反过来吞并了金齿宣抚司。

现在大明在麓川国的势力范围内重设金齿卫,其意昭然若揭,属于是贴脸输出了。

思伦发对朝廷这种公然挖他的墙角,还在他家门口跑马圈地,耀武扬威的举动,感到十分的愤怒。

愤怒之下,还有深深的恐惧。因为所谓的‘麓川国’太年轻了,扩张的太快了。疆域内又民族繁杂,大小土酋多如牛毛。

麓川政权强势时,那些异族土酋自然俯首帖耳,任其宰割。可只要一场败仗,或者一露出颓势,那些家伙就会蠢蠢欲动。

这是从他父王那时起,就存在的严重隐患。只不过思汗法属于天降猛男,一生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灭国十余个,拓地八千里,只有大胜,没有败绩。

摊上这么个君主,哪个不开眼的敢蹦跶?

但在思汗法死后,他儿子们开始争位,各部叛乱就开始多起来了。

思伦发最后得到了傣人将领们的支持,最终登上了王位,然后又靠傣人将领,讨平了异族土酋的反叛。

之后,一是为了酬功,当然也是出于稳定政权的实际考虑,他开始推行大傣族政策,一举废掉了所有土司,将其土地作为采邑封给了亲信的傣族将领,让他们进行统治。

这固然增加了统治民族的凝聚力,可那些被剥夺了世袭土司之位的异族首领们就不高兴了。

这时候,麓川政权再向大明称臣,其实是一步臭棋。因为它狠狠削弱了‘麓川国’本就不充分的政权合法性。

你是大明的臣子,我也是大明的臣子,凭什么你能接受大明的册封,我就不能接受?

而大明给那些土酋首领开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既不用纳税也不用接受云南两司的管理,只需要接受朝廷的册封,就能见月领取一大笔赏赐了。

这也是朱桢能大挖麓川国的墙脚,一下子拉过去那么多人的原因。

劲敌

眼看着土酋们纷纷倒向大明,这才一年不到,麓川政权的控制范围便缩水了五分之一,思伦发终于坐不住了。

他知道要是自己没有激烈的反应,那些异族土酋首领都会误认为他怕了明朝,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改换门庭的。

在跟手下将领商议之后,他决定攻下景东府,让那些三心二意的土酋睁大狗眼看看,背叛自己投靠明朝的下场!

于是在秋收之后,他便派兵五万,号称十余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景东府。

得知麓川大军来攻,景东府土知府俄陶十分震惊。他本来以为,思伦发刚接受了册封,起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