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329节(2 / 3)

加入书签

系的出现,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受到了反噬,秦王朝崩溃的极快。

儒家同样在试图构建大一统,并且选择了区别敌我文明的方式,这对民族的形成有极大的贡献。

“董生,朕请您做十三经博士,在太学授课,您的理论应当使天下人知晓。”

刘彻朗声说道,董仲舒心中激动,知道这就是自己飞黄腾达的开始了,贾谊则心中一凛,知道刘彻想要为战争造势了。

看来这位皇帝早就想要和匈奴开战了,贾谊心中有些对未来战争的不安,但还是没有阻止。

————

在西方世界中,民族是国家的主体,文明则是世界的集合,但是在东方,“夏”是一种文明的集合,又是王朝的聚集,这是一种向心力极强的文明,它反对“夏”之间的分裂,任何一个夏文明的知识分子都致力于统合所有的“夏”,如果一个君主不愿意统合,那么他将会被取代,这是东方世界许多战争的逻辑所在。——《全球通史·亚洲古代诸国文明》

东阿侯府。

侯府极其的巍峨和富丽堂皇,高高的厅门,上面装饰着无数的珍宝,府邸的面积极大,无数的亭台楼阁都在其中交相辉映。

即便是刚刚从皇宫走出的贾谊,望着眼前这一幕,也不禁啧啧称叹,这座府邸是长安城之中,乃至于天下之间绝无仅有的一个列侯府邸。

贾谊绕过长长的走廊,穿过连绵的庭院,在侍者的引领下,走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在侯府的后花园之中见到了洛景。

这么长的路途折腾的他一把老骨头实在是不轻,洛景微微躺在荷花池边的摇椅上,正闭目养神。

现在的洛景已经很少视事了,几乎属于半退隐的状态,因为他虽然答应了刘彻的求助,但却同样看出了刘彻这个人性格刚强。

他和刘恒感情深厚,不愿意和刘彻起冲突,于是主动退让,只在侯府之中远远地望着他。

贾谊来寻洛景自然是因为刚刚在宫中所发生的事情,董仲舒的出现是一个意外,贾谊要问清楚。

“董仲舒?”

洛景微微皱眉重复着这个名字。

“他是治春秋经的?

我不记得春秋儒中有这么一位大儒。

而且孔圣所著的春秋经,没有素王的内容啊,难道他是治先祖明公所著的那一脉?”

洛景有些疑惑,于是将侍者唤来吩咐道:“立刻派人去通知儒门各派大儒,看看这位董仲舒是哪派哪支的儒生,授业恩师是谁,可曾到过昭城诸子圣殿,可曾上过正经的儒门谱系。”

儒门虽然讲究一个有教无类,只要有天赋去拜师,大部分都会收入门下,而且儒门喜欢讲学,很多时候都是免费大开山门的。

但是和其他的学说一样,真正的亲传弟子是要行正式拜师礼的。

如果要举例的话,刘备和卢植的关系就非常合适,刘备曾经在卢植的门下听课,但是却绝不能说他们之间有师徒的关系。

孔子和颜回之间才是真正的老师和弟子。

这种师徒之间的关系甚至能够比得上父子之间,朝廷所说的孝,也包含师徒之间,这种关系的稳固甚至超越了真实的历史。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昭城诸子圣殿的存在,就是因为洛氏的存在。

诸子圣殿可不仅仅是一些放置了石像的大殿,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场所,任何一个学派的真传,都要到诸子圣殿的祖师像下祭拜,才算是真正的入门,然后洛氏就会将这个学子的名字记录在案,然后按照拜师的支系完整记录,存档两份,一份交由前来祭拜的人,一份则在昭城保管。

这是洛氏文化霸权的一部分,洛氏以自己千年的信用,以无数的典籍作为担保,来为诸子百家保存传承,用后世的话来说,可以称之为“文化银行”。

任何一位百家高士都能够在圣殿之中找到他的位置,即便是那些野生的,天赋异禀的高士,同样会很快就被吸纳到这个体系之中,成为某一支系的高士之一。

至于那些不愿意进入支系的,要么就直接被打压,要么会直接和洛氏搭上线,然后成为新的支系开创人。

春秋儒的几个支系,就是互相之间不服,于是分裂出来的,洛景现在有理由怀疑,这位董仲舒也是这种情况。

贾谊就是有谱系的孟儒弟子,所以他很清楚这一点,这才来寻找洛景希望能够查出来。

不过一看洛景的态度,贾谊就知道董仲舒大概是野路子出身了,于是当即说道:“儒门弟子来到长安,不来拜访君侯,就直接参与政事,甚至面见皇帝,实在是不懂事。

而且还直接以素王为号来宣传自己的理论,这一看就是挨打挨的不够,才让他这么猖狂。

在宫中之时因为陛下在上首,所以谊没有发作,等到底细查出来,应当使诸家好好与他交谈一番。”

董仲舒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贾谊刚刚还在宫中和他谈笑风生,结果出宫之后,直接就找到洛景来探查他的底细。而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