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921节(2 / 3)

加入书签

诚以及一切。”

洛苏说罢,殿中一片寂静,下一刻,疏勒国主噗通匍匐在地上,高声道:“皇天之下,至高的天可汗啊,请接受我的效忠,我愿意为您而死!”

他的下跪就仿佛是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几乎在瞬间就一片人噗通跪下去。

“天可汗万岁!”

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齐声高呼着。

成了!

李世民激动!

————

在贞观四年后,大唐天子以“天可汗”为名义向诸部下发诏书,征调部众,征发军队,任命君主,甚至干涉内部重大决策。

在发布大政策的制书上,加“全草原的天可汗”,这象征着大唐天子下行的天可汗,绝不是一个荣誉和虚名,而是对草原拥有绝对的天赋主权。

天可汗就如同大唐皇帝一样,是诸夏天子下的一级君主,诸夏天子有毫无争议的草原统治权,和大唐皇帝的职衔并列,可以称之为胡、夏二重君主。

在贞观四年后,新的帝国体系如同大日般冉冉升起,不同于过去并不具有实际约束力的传统朝贡,这是一种世界联盟体系的雏形,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性质的组织,参与的诸国最终目的是,借助稳定的中央帝国,来达成一种稳定的国际秩序,既而在这种稳定而和平的秩序中,尽可能的发展。

汉朝挥舞着刀剑所构建的体系轰然倒塌,在汉朝的废墟上,大唐一手挥舞着刀剑,一手持着节杖,再次屹立于东方之巅,一个辉煌至极的时代画卷,彻底展现在整个大唐面前,挥墨泼洒画卷的,一个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一个是大唐国师洛苏。——《唐帝国兴衰史》

国师真不愧是国师!

诸胡齐呼天可汗,大唐威赫势若天!

来自诸藩的使臣在太极殿中起舞,汉乐、胡乐在殿中交杂,李世民主动走下御座,他的左手边拉着颉利,右手拉着洛玄夜,主动在殿中跳起了胡舞。

“素王素王,神威广大!”

“素王素王,光明无量!”

“素王素王,赐我吉祥!”

天可汗与民同乐,殿中诸使臣国主,纷纷拉着手围成圈,边踢踏着转圈边高声颂唱。

尤其是来自西域的那些国主,更是齐声颂唱着,“至高素王天世尊,至贵素王大天尊,请求您,祈求您,希求您,赐福我们的王,西域的万王之王,被皇天所钟的天可汗!”

……

诸国使臣有的距离长安万里之遥,于是急匆匆的返回,有的使臣让别人回去,自己就直接留在了长安,对于这些人,唐廷也都重用。

长安城中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多了无数胡人的面孔,长安城的百姓已经得知了大唐天子成为天可汗之事,心中只觉有无尽的自豪。

太极殿中,一干帝国重臣依旧在讨论这些外藩事务,李世民对外藩事务的重视程度,远超诸位宰相的预料,而原因,诸位宰相将目光投向了洛苏,是国师的原因。

大唐征讨冬突厥,国师没有明面上过问,大唐处理国中政务,国师没有明面上过问,但此次诸胡进京,国师却出来了。

上一次出来还是在划定大唐国策的时候,可想而知国师对这件事有多么重视。

洛苏手中持着一节碧绿色的节杖,于众人之前,望着诸宰相,未来的大唐就要依靠这些人,他正色道:“天下事在君王,君王事在宰相,而这天下的宰相有三等。”

这一句话,殿中诸宰相立刻就坐直了身子,要听听国师所言的三等宰相。

李世民同样颇为好奇道:“这三等宰相若何,烦请国师为朕和诸卿解惑。”

洛苏淡淡道:“最下等的宰相,能看到朝廷的需要,能让朝廷所需供给不匮乏,能处理朝廷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国势不会因为人的失误,而极度的衰落。”

嘶~

这第一句就让众人震惊,这能保证国家供给大致不缺乏的,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且还能够处理出现的问题,这才仅仅是最下等的宰相吗?

“中等的宰相,能提前洞察天下间潜藏的危机,进而给后人留下警示,或者自己解决他。”

这下众人懂了,这不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意思,但有一点让众人不解。

“国师,既然已经提前洞悉了危机,那为什么不提前解决掉呢?”

“是啊,国师,大多数的人都看不到危机,所以才只能放任,现在知道了却不处理,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李世民也问道:“还请国师给诸卿解惑,朕实际上也非常疑惑这一点,这将问题留给后世,岂不是不负责任吗?”

洛苏闻言却径直笑道:“这就是最上等的宰相,拥有广袤天下的视野,他不是从内部、从低处去看待世界,而是从九天之上,他心中有取舍,不会试图去解决全部的问题。

一千六百多年前,素王制定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来会崩溃呢?

想过。

我们洛氏的典籍中有记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