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节(2 / 3)
府是自己主动去。
但长安城中有多少番邦之人,宁愿在长安城中当个无权的废物,也不想去塞外当个首领,这就非常说明问题了。
更不要说这次前往可不仅仅是塞外,据说还是完全没人去过的野地,那简直太可怕了。
当然这些人或者说,现在根本就没人知道。
实际上李承乾挑的地方应该是最好的一块土地,那块土地虽然也算是草原,但和漠北完全不一样。
首先气候就没有漠北那么差,不会动不动就有白灾和黑灾,而且草场极度肥沃,温度也没有那么低,和河套差不多,在那里放牧远比在漠北好的多。
而且那里还不是漠北那种只能放牧的地方,那里实际上不是草原,而是“长着草的平原”。
尤其是再往西的东欧平原,那可是温暖气候下的黑土地。
以中原人的种地天赋,在那里随便刨两铲子土,就比中原的河北和关中平原,产量高,可以说开荒的难度很低。
现在自然没人知道这些,毕竟生活在那里的部族,都没有种地天赋,只能任由那些土地浪费。
现在摆在洛君成面前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孩子,才仅仅两岁。
长乐公主李丽质,嫁给他已经几年,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洛氏的子嗣艰难,他算是感受到了,也不知道当初他的母亲是怎么生下三个孩子的。
“夫君和兄长前往蛮荒之地建国,妾身肯定是要跟随的,但我们的孩子还太小了。”
赶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很多大人都扛不住,更不要说婴儿。
洛君成闻言叹口气道:“夫人,实际上我不担心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是受到素王庇佑的,在他十五岁前,不会夭折,即便是生病最后也会转危为安。
我担心的反而是太子的孩子,他的孩子虽然比我们的大,但五岁,也的确是太小了。”
这还是李丽质第一次听说,她有些惊疑不定的说道:“素王庇佑?真的能让我们孩子没事?”
洛君成看着旁边粉雕玉琢的小孩子,脸上闪过一丝柔情,“这两年难道你没发现吗?
我们的孩子从来都无病无灾。
周郡王一脉的嫡系子嗣,都受到素王的庇佑,这是老祖宗亲自说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李丽质明显的担心一下子松懈下来。
她惊人的美丽,柔顺的黑发披下来,肤质白皙如玉,“那就好。”
洛君成握住她的手,温声歉意道:“夫人,以后养尊处优的生活可能就再也没有了,日后会遭遇什么危险,我也不知道。”
李丽质却猛然昂扬起来,她的神情让洛君成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位平阳镇国长公主,两个人的神态简直如出一辙。
“夫君啊,妾身是女子不错,但李氏的女子,哪里有柔弱不能自理的?
洛氏子的妻子,又哪里有只能风花雪月,而不能经受风吹雨淋的?
我们一起长大,你也太小看妾身了。
长安是个温养之地,妾身只需要按时进宫,以及和贵戚联系即可,但如今向外,妾身也敢说一句,巾帼不让须眉。
离开长安后,在那新的秦国中,日后能走到什么地步,还要我们夫妻二人一同走下去。
夫君这般想法可不能有啊。”
她仰着头,意气纵横,洛君成只觉她过于美丽!
————
“至高的素王在天上照耀,陌刀闪出的雪亮划破沉幕之夜,疾驰的战马和大唐儿郎铁甲呼啸,凄凉的寒夜映在雪与血中,这是天堂,这是地狱。”——《西征英雄传》
神器:定海神针
纵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无数人依旧对那个充斥着鲜血和黑暗的时代而深深恐惧。
日月寒微,山川泣血,苍穹哀悼,道路两旁是横陈的尸体,黄河中所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征人的泪。
辽东!
中原心中的痛,高高垒砌的京观,麻木、怨恨、惊骇,滔滔黑气从空洞的骨质眼眶中透出。
“自一千六百年前,辽东便属夏土,经久以来,莫不服中国为宗主,隋朝不武,以至于宵小窃据,朕心甚难抑。”
这是贞观初年时,李世民就偶然说过的话,若非要经略漠北和西域,他早就着手平定辽东了。
太极殿中,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着,威严深沉,“辽东动乱,君臣相斗,朕要乘此机会,出兵收服中国之土。”
殿中诸宰相和将军皆肃然而坐,如今的大唐,海内富庶至极,且政治清明,不似隋朝那样国富民苦。
编练的海军,已经成了气候,有大小运输船只数千,在齐州储存的粮草,已经足以供给数万大军经年消耗。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发万军踏平辽东。
如今唯一所虑的便是,诸位宰相齐声道:“陛下万金之躯,国家储位不定,不可亲征啊!”
太子出镇后,国无储君乃是大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