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160章(1 / 2)

加入书签

依旧是诅咒的说法,依旧是蛇妖的谣言。

成十上百的百姓都呈现相同的病症,脉象却十分蹊跷分明都是活人,五脏六腑却都虚弱得近乎死尸,好像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

穆青娥初次离开师父独自看诊这样危在旦夕的病人,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但还是无法挽留一条条鲜活的人命。连她自己都不能说清,究竟是学术不精,还是少了师父,心中不敢妄下论断。

可城中的风言风语从不等人。

穆青娥越是不知所措,就越像是为蛇妖诅咒一说加码。

穆青娥很快放弃了倔强。她不能用人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快,穆青娥就决定发信向师父求助。

即使不为了她,只为宣州城百姓的安危,师父也绝不会推拒。

而常神医只消半月,便风尘仆仆抵达了宣州城。

师徒二人一道深入地宫,十天十夜都在切脉问诊。

穆青娥的心中又忧又怕,担心师父为此赔上一生的名望,担心自己成为师父的拖累。

他们开出一服又一服的药方,或能缓解、或能拖延,可最长也只是延缓四五天。摸不清病源,自然不敢下什么猛药,两人心知,为今之计,只剩最受人不齿的那一条道。

剖尸。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往今来除却死囚俘虏,极少有解剖尸体的先例。

况且他们现在面对的都是无辜的百姓,这些病患和他们的家属都是心怀治愈的希望才来求助,怎么甘心病不得治,死后还不得全尸?

当穆青娥首次向胡缨提出这个请求,胡缨都倒吸一口冷气:难道都不怕被剖的死人回来找你们算账?

自然被她驳回。

-

后来穆青娥回忆多次,都觉得要是在胡缨初次反对之后,她便就此放弃,安分等着其他人解围破局,大不了也只是有损声名。

最坏不过是这一次半途而废,可余生还有无限机会为师父尽孝、为慕家正名。

然而当时的她并不了解见好就收。

她也不知道,一时的逞强会断送她仅剩的全部。

当地宫里送来最新的一批病患,而他们竟然是前往不正山除妖的考生穆青娥从浑噩中惊醒,她终于意识到一个怪异的地方:

官府自始至终竟然将医师与除妖队伍分作两批,他们的时间频频错开,队伍内的考生不去地宫,地宫里的医师也几乎从不上山。

可是,所有被诅咒的人们,分明都是进入不正山后,或者和进山之人有过接触才会出现症状。

有了被胡缨拒绝剖尸的前车之鉴,穆青娥不再向上请报。

她趁夜里师父和病患入睡,孤身一人混进考生队伍,默默进了山中。

那一晚没有蛇妖,她却撞见了漫山遍野不计其数的尸体。

返回山下,穆青娥抓住师父的手,斩钉截铁说:瘟疫。

常神医问:何以见得?

穆青娥答:不正山上有大片未经焚化的尸体,他们

住口。常神医道,这件事,你不许再提。

穆青娥不甘极了,她不认输,也不甘心放过这个渺茫的希望。

她找胡缨、找摇光、找县令,找了所有能找的人,但他们的神色不约而同都是明显的抗拒,比起追究原因,他们只问:所以你找到药方了吗?

穆青娥道:那我必须剖尸,我要剖开山上的尸体,看看病变的根源。

众人便说:不可。

包括常神医在内的所有人都予以否定。

对她的拒绝,就像踩灭一颗火种一样毫不费劲。

穆青娥又痛又恨,决绝之下,她连师父的劝告也不肯再听,凌晨奔出地宫,蓬头垢面却猛地捶响了县衙门前蒙尘已久的登闻鼓。

咚、咚、咚

三遍惊鼓,震彻整座观棠县。

但她依旧空口无凭,任她如何引经据典、舌灿莲花,县令登堂来听,却自始至终昏昏欲睡,不予理会。

堂内是高高在上尸位素餐的县官,堂外是哀声不绝垂垂危矣的病患。

穆青娥几乎快要绝望,终于还是迎来无可逃避的一声惊堂之木。

念在你们师徒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本官就不治你推诿造谣之罪。穆青娥,你若救不了人,大可坦白,犯不着用这种无稽之谈掩人耳目,这么多人亲眼看到过蛇妖,凭什么说是瘟疫?

不正山覆盖了方圆百里,有一些流寇逃犯困死山中再正常不过,你还是回去仔细诊治吧。

惊堂木落,就不再有人听她的申辩。

只有当衙卒将她撵出官堂,天上飘下如绵如丝的细雨,一把伞从后遮住了她。

常神医叹息道:医者治人难治世,权者治世不治人。青娥,千万不要如你父母那样,过刚易折啊

穆青娥崩溃大哭,师父就在身后默默陪伴。

不知过去多久,久到围观的路人都唏嘘离开,常神医说:走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