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238章(1 / 2)

加入书签

但随着谢家的倒台,他们原先掌握的信息都变得没什么价值,唯独当初谢湛对吕颂梨的分析还能拿得出手。

卖消息的那家人,一开始只觉得这只是个搭头,但那些老狐狸却觉得这条信息是最有价值的。

然后这些官场老狐狸们通过反推,可以影影绰绰地推断出她出手的痕迹。

比如她对四皇子用的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所以,新帝明知道她这是报复是借刀杀人,但是他能拒绝吗?从新帝的利益出发,他很难拒绝。

老狐狸们越是分析吕颂梨这个人,对吕德胜就越是嫉妒,对家里本来还算顺眼的小辈,也觉得处处不如人家一个姑娘。

有段时间,这些长安城的公子贵女们也感受到了长辈们挑剔的目光,对此他们既不解又不满,直到长辈们将原因告诉他们,他们直接呆滞了。

这会,张献只感叹,吕公有福气,生的儿女都好聪明。

“吕大人,你和令媛对我恩重如山……”

吕德胜打断他,“打住,我刚才和你说的那些话,只是想让你心里有个准备,并不是想挟恩求报。你如今也不必感到为难。但是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明白,你和左安民注定不是一路人。左安民不是一个能容人的,你想上位,他必不能容。”

吕德胜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送张献上位,和左安民打擂台。因为他太清楚枕头风,呸,是天子近臣的作用了。而且他相信,左安民和谢家谢湛应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然他在天子身边安排了人,那他们也不能落后。

小闺女在流放途中,不清楚长安这边的局势,但吕德胜相信,她将张献送到他跟前,也是想用上他。

张献在吕家做客半个时辰,才离开。离开的时候,吕德胜送给他一个锦盒。

张献到家后打开,发现里面是一本小册子,薄薄的小册子上记载了吕德胜为官多年的心得。

众臣惊恐

张献看到这本小册子的时候,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他年少命途多舛,于春风得意之际,遇到严华这个不类人师的师傅,仕途被他生阻于康庄大道之外,外放边陲之地没日没夜地熬着,青丝熬成了白发。

这十二年,他能得到的,来自官场同僚的帮助和善意极少极少。他没想到,偶遇的吕氏父女不仅在仕途上狠狠地扶了他一把,后面还给予他如此大的帮助。

此时此刻,他已经在心里将吕德胜当作了给自己授业解惑的恩师了。

其妻张氏默默地陪着他,只有她能理解他的不容易。

张献收拾好情绪之后,便让妻子先去休息,他告诉妻子,他得好好思考接下来他要走的路。

这一晚,张家的书房灯亮了整整一晚。

张献也思考了一个晚上,他觉得吕大人说的是对的,他的建议,也是最适合他的。

他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做孤臣。另外就是,现在朝中,派系林立。但总的来说,分为三个派系,四位顾命大臣两两一派,左安民协助新帝,自成一派。

他要在朝中站稳,要么投到左安民阵营里,要么直接和他对上。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如果投到左安民麾下,左安民于他,是大树,也是掣肘。

或者投到两方顾命大臣麾下,和投到左安民阵营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张献是外放过的人,没那么天真,他深知在别人手底下干活的为难。

既然都要一搏,那么,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做鸡头,自成一派,直接由皇帝定生死。做凤尾,无端端地在自己头上顶着一个婆婆,多了一个能左右自己的人。

张献这个决定一下,再回想吕德胜的话,他深知自己也领教了一番吕大人的手段。吕大人用的是阳谋,却让他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想法入局。

对于他的选择,吕德胜并不意外。

吕德胜对他非常的了解,他本身的性格以及自身的经历,让他做不了孤臣。

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像他这般的孤臣,就是皇上手中的一把刀,自己自动摒弃防御,不防守,只攻击,相当于将一切都押在皇帝身上。

张献给仕途不顺的经历,会让他在得到权力之后,会下意识去抓住更多的东西,来保障自己。

另外就是,目前的政治环境也不允许他做孤臣。新帝也不够强大,他保护不了他手中的剑。

做他的剑,一旦一旦残缺了,废了,不够锋利了,就等着被抛弃吧,后面新帝又会很快地选出他的新剑。

对于新帝这没多少日子就抛弃一个大臣的毛病,吕德胜莫名有些心虚。

新帝这毛病,好像还是小闺女在大理狱那回,给他养成的?当时小闺女好像和新帝说过,他富有四海,人才济济,欲为他效劳的人才前仆后继,让他不要在意秦家几个小将。

这话,很显然,新帝听进去了。

但新帝这样,也让大臣看到了其凉薄的性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张献在家苦读小册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