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61节(2 / 5)
员,以及重新组建后的冀中军区代司令员和政委,这几位兄弟部队的在目瞪口呆之余,也面面相窥并大摇其头。
几位司令员都认为,面对不过两千多名日军残兵败将,这么一个打法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浪费了?要是所有的战斗都按照杜开山的这种打法,这打一场战役下来这消耗的弹药,恐怕就是天文数字了。
不算其他的炮弹,这仅仅十几门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上来就是几个齐射。短短的几分钟下去,就上百发的炮弹打出去。这种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的炮弹,一发炮弹赶上五六个小地主的全年所得了。
还有那种什么火箭炮弹,一个齐射下去几十发炮弹就没有了。再加上山野炮、中口径榴弹炮,平射的高射炮,还有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这一场充其量就是加强团一级的战斗,上万发炮弹就这么打出去了。这几个军区所有家底凑在一起,也打不起这种弹药消耗战。
几个兄弟部队奉命观战的领导,通过这一战不仅发现杜开山的这么打法,让他们实在感觉到肉疼。而且他们还发现,抗联的部队在地面作战的时候,特别爱使用高射武器平射。尤其是那种双二十三毫米高炮,平射起来的威力在这种作战之中,甚至还要超过一般的火炮威力。一打就是一大串,威力极其惊人。
不过这种高炮平射的威力的确很大,所有的土木工事都可以轻易的穿透,但是射速和弹药的消耗量也一样的惊人。这种高炮他们的部队也有装备,但是可从来就没有这么用过。好家伙这一扣击发键,这炮弹和流水一样打出去。那些打出去的可是炮弹,不是机枪的子弹。
从当年参加红军起,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弹药可以敞开了打。每一场战斗打出去的子弹,都要数着打。一场战斗结束后,如果缴获的弹药,比不上消耗的弹药,会被看做赔本的战斗。这些年一直都是苦惯了的几位司令员,都很心疼这一战打出去的弹药。
几个原本还羡慕杜开山手中精良武器的军区司令员,在观看完这场战斗之后都闭上了嘴。但在汇报报告上,对杜开山的指挥却是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他的作战指挥模式和胜利,就是靠弹药堆积起来的。
虽说这几位兄弟部队的军政首长,对抗联高效的后勤体系很是欣赏。但在他们心中,并不意味着这种战术有什么太过于可取的地方。都认为战场形势是复杂的,战时后勤方面很难彻底的保障这种弹药消耗率。一旦弹药补给供应不上,对于这种过于依靠火力的战术,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对于几个兄弟部队领导心中的感叹,杜开山可没有那个时间去琢磨。在对六十四师团最后解决的同时,他还要顾及到在不远处沧州战场的二十二师团。他没有那么多的是时间,专注在某一个战场之上。
但相对于全军覆灭的六十四师团,沧州战场的二十二师团长矶田三郎中将,却是远比他六十四师团的同僚要狡猾的多。在杜开山即将完成对其合围的时候,却撒腿就开溜。所有不能带的装备和物资,能扔的全部都扔了。甚至就连重机枪,也全部都丢下不要。
将手中剩余的弹药,能发下去的全部发下去。发不下去的,也直接扔在阵地上。对伤员的处置是能跑的跟着走,能走的和能爬的留下来抵抗,帮着牵制追兵。至于重伤员,则每人一枚手榴弹。
尽管杜开山发现二十二师团开溜之后,立即组织部队迅速的转入追击,并以远程炮火和航空兵不断的拦截。但这个二十二师团却像是一条滑溜的鱼一样,将师团所有剩余的兵力,分成了五路分别向东、向南开溜。
而且在撤退路线的选择上,全部是哪里难走,专门往哪里跑。哪里是不适合坦克运动的盐碱地,就往哪里钻。总之就是一句话,专门避开地势平坦的所有路只走沟沟坎坎。除了突围路线和抛弃所有的东西之外,师团部什么都没有规定。
除了以一部兵力坚决阻击周围扑上来的抗联,保证主力能够安全的分散撤离之外。各部突围的行动,都是就地自己行动,二十二师团部并未统一组织行动。师团部对所属各个部队的就一个要求,能跑的有多快就多快。
矶田三郎动作迅速,并违反日军一贯战术作风的这个做法,的确相当的出乎杜开山的意料。尽管他的反应速度也不慢,但矶田三郎在合围完成之前,就撒丫子四散突围开跑。而且矶田三郎将突围的重点方向,放在东南方向,也多少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反应也一样迅速的杜开山虽说动作不慢,但矶田三郎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违反日军一贯重视配合的战术布置,让他只抓住了一部分的日军。再加上整个沧州战场周围,除了西面的子牙河之外,无较大河流拦作为天然拦截线。
最终还是让矶田三郎中将带着他的师团部,以及近一半的日军。利用沧州战场上大量的盐碱地,冬季并未封冻而且相当泥泞,让抗联的坦克机械化集群无法快速机动,无法实施河间战场那种多路穿插、包抄的战场环境。
尽管向南突围的兵力之中,有两个中队被杜开山所属的骑兵旅,拦截并全部劈杀在了南皮东南方向的董村。一部兵力被抗联的装甲集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