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六三回 周恩来南昌决策 毛泽东秋收暴动((3 / 3)

加入书签

仓促应战,损失三百余人,总指挥卢德铭亦英勇牺牲。

入夜,工农革命军进到莲花县甘家村,忽遇该县党组织派人前来联络。毛泽东得知该县农民军前几天攻城失败,有九十多人被敌人关押;而国民党在该县的守兵只有一些保安队,战斗力不强。毛泽东连夜召开前委会,一致决定攻打莲花县城。次日凌晨,工农革命军冒雨奔袭,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一举攻克县城。砸开牢房,救出被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百多人;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苦百姓。接连受挫之际,忽然打了一次胜仗,全军上下顿时兴奋起来。

部队继续南下,余洒度却心怀不满,开始与毛泽东分庭抗礼,企图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局势依然严峻,部队长途跋涉,一些人因跟不上而掉队,不少伤病员因缺医少药死在路旁,一些军官还存在旧军队中的习气,无故打骂士兵,开小差、逃跑成了公开现象。种种难题,困扰着部队,如不彻底解决,很难继续前进。

9月29日,部队翻过一座山口,来到永新县三湾村宿营。此地群山环抱,追敌已被摆脱,亦无地方反动势力,环境比较安全。毛泽东决定在此休整五天,改编部队。此时,余洒度因悲观失望而灰心丧气。毛泽东主持前委会,将已不足千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由陈浩担任团长,实际上取消了余洒度对军队的指挥权。改编时,毛泽东宣布:“革命要靠自觉,不能靠强迫。愿留者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照旧欢迎。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真金。”在改编中规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发言的权利,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有权参加部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官长要受其监督。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立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营团设党委。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三湾改编,意义非凡。彻底改变了旧式军队中的不良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创建了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

在三湾,毛泽东还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部队必须与地方政权相结合。他要求部队每到一处,就要争取地方同志的支持。一方面可以把伤病员交给地方安置,另一方面可给地方发一批枪支,帮助地方建立武装。同时,按照江西省委的介绍,派人与宁冈县委和井冈山的袁文才取得了联系。

改编后,部队又踏上征途,向井冈山前进。出发前,毛泽东对全体指战员作动员。他满怀信心地道:“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是两把菜刀,我们有一团人,七百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他的讲话成了行军路上谈论的主题,战士们纷纷议论:“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我们七八百人枪,一定能成功。”“毛委员不怕,我们怕什么?”一路前行,逐渐进入井冈山地区。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此地崇山峻岭,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外;进可攻、退可守,是个开战游击战争的绝佳之地。这里远离大中城市,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非常薄弱。北伐战争时期,井冈山境内各县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较好。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山上药材遍地、茶果满坡,附近各县的农业经济足可供给部队筹措给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工农革命军以此地作为落脚点,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古城。宁冈是一个位于深山老林中的偏僻小县;古城周围群山环抱,溪水奔流;城内人烟稀少,民风淳厚。毛泽东在古城主持召开了两天前委扩大会议,参加的人员除部队干部外,还有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袁文才部的文书陈慕平。而陈慕平又恰好是毛泽东在农运讲习所教过的学生。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研究了在井冈山落脚和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会议认为在井冈山落脚是理想的场所,决定争取原在井冈山活动的两支绿林式农民武装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从政治、军事上团结和改造绿林武装,并尽快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部队医院,开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巍巍井冈山,迎来了新的革命火种。毛泽东及其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辛勤开辟,艰苦斗争,终于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正是:井冈山上点火炬,照亮革命新征途。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