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四十四章 【中国强梦】(4 / 5)

加入书签

恩的,就是高档次的证明。

徐承恩热心参与考古文化活动,可绝非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只要自己有时间,他几乎都亲力亲为参与到实际执行的层面。

如此辛苦,也让他收获丰盈。像公私单位收藏的良渚古玉,他就几乎都上手过。虽然,没找到一件让他又產生「重拾旧物」感觉的良渚古玉,但却让他的心里面踏实了不少,因为他都亲手测试过了,没有遗憾,没有悬念,尽力了。

而且,他也从释译古简、帛书或其他专家的文献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太湖周遭、苏杭地区,自太古良渚时期到春秋战国、汉唐的一些传说或歷史纪载。

有一天,徐承恩在苏州参加一个活动,顺道拜访了「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发现委员会收藏了很多春秋时代的玉器,造型设计瑰丽,雕琢打磨精緻,纹饰浮凸多样,工艺超卓。与同时代中国其他地方的出土玉器相比,应属佼佼者。如此精美玉器,春秋时代恐怕只有大型诸侯国才配拥有。

但是,奇怪的是这些玉器的玉质,跟其他地方出土的春秋时代玉器不大一样。其他地方春秋时代玉器大多用的是和闐玉,而此处却有很多玉器的玉质反而像是良渚古玉的角闪石玉质,黄黄绿绿、间杂深色的斑点、部分呈失透状。

一问之下才知道,委员会所收藏的这批春秋时代玉器,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在太湖边一个叫做「严山」的小土石山东面坡发现的。这些玉器埋在一个约3平米的土坑中,坑底也不过半米深。可见当时埋藏这批价值不斐的玉器,是多么匆促。

是甚么人在春秋时代能拥有这批製作极其精美的玉器?却必须这么草率地埋藏它们?

委员会的专家提到「越绝书-请糴内传」有这么一段非常着名的记载:「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五湖。太宰嚭率徒谓之曰。谢战者五父。越王不忍,而欲许之。范蠡曰:『君王图之廊庙,失之中野,可乎?谋之七年,须臾弃之。王勿许,吴易兼也。』越王曰:『诺。』居军三月,吴自罢。太宰嚭遂亡,吴王率其有禄与贤良遯而去。越追之,至馀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

越王勾践追击到春秋时代的「馀杭山」附近,才擒获吴王夫差。考证「越绝书」记载的「馀杭山」就是现今苏州市西郊的「阳山」,「阳山」西方6公里的东渚镇淹马村,就是传说夫差被勾践擒获之处。

而出土这批精美吴国古玉的「严山」,距离夫差被擒处的东渚镇淹马村也仅有一、二公里。这就很能解释这批玉器被匆匆埋藏是怎么回事了。

当徐承恩仔细观赏这批古玉的时候,居然有一件玉璜让他有一点轻微的感应。因此,他得到了三个啟示。

一是从出土时尚未雕琢的玉材来看,春秋时代的吴国,有相当比例是直接採用「良渚古玉」当成製作当代玉器的玉材。或许真有良渚时代自己所用过的玉器,已经被改为其他朝代的玉器了。所以,以后自己找玉的方向,不能只限于良渚古玉而已,必须扩大到其他朝代,至少要多注意商、西周、东周、汉等朝代的玉器。

二是吴王夫差直到活路被阻断、无路可逃、大势已去的最后当儿,才将这批玉器埋藏在「严山」上。可见玉器、玉材在当时是多么重要的宝贝啊?连逃亡都要随身带着,是做为一个国君逃亡时的买命钱?又或者是准备未来復国的重要筹码?

三是在未来的考古项目中,或许仍有机会找到和自己有那种「失散多年却又復得」感觉的良渚古玉,以后绝对要更积极地参与各种考古活动,尤其是新发现的项目,或许取得的机会更高。

此外,按照歷史的嬗递,越国灭吴国,是否收缴到吴国其他的玉器、玉材?后来楚国又灭越国,是否也夺取了越国的玉器、玉材?而且也包含越国夺自吴国的那些玉器和玉材?再后来秦国灭楚国,是不是……?看来,还要特别注意战争之后各国战利品流向的纪录,尤其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小战争几百场,这要从哪儿找这些纪录呢?

所以,徐承恩的心思和赞助的方向,又拋向了青铜器金铭文研究和竹简的释译上面了。

有人曾经问过徐承恩,为什么搞高端科技的总裁,会对古文物这么感兴趣,搞得这么深入啊?

徐承恩的标准答案就是「这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科技人应有的奉献。」,高风亮节吧?让人肃然起敬吧?

真正的答案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中国强」!

终于,在投入这么多的资源之后,这次总算是有机会扩大战果了。

胡平在「花山迷窟」29号窟的重大发现,尤其确定其中起码有数百件可能得自春秋吴地的良渚古玉,旁边或许还有数倍、数十倍的良渚古玉也不可知。这个消息让徐承恩不知兴奋了多少个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徐承恩当然要想尽办法把那批良渚古玉搞上手,不计手段和代价。现在有机会可以回到五千年前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独强霸主,如果因为任何一丁点的犹豫或者不捨而搞砸了此事,徐承恩绝对饶不了自己。

虽然徐承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