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长风几万里 第74节(2 / 3)

加入书签

管是在清源还是在洛京都找不到,为凌北独有,便让丁全送来给他看看。

前两件东西,谢琢都一一放到了大皇子面前。至于最后一件,花送到时已经谢了,谢琢将它仔细夹在了陆骁最喜欢的一本兵书里。

“该走了。”

见谢琢起身,葛武不解:“公子,我们要去哪里?”

“大理寺。”

杨迈在城门自首一事,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皇子正在琴台约见倚重的中年谋士,听见这个消息后,抚掌连说了三声“好”。

灰衣谋士起身拱手祝贺:“如此一来,杨敬尧通敌叛国的罪名是彻底摘不掉了,恭喜殿下,距离储位又近了一步!”

李忱志得意满,又在听见“储位”两个字时,陡然生出了几分不满足,不过他面上神色不变,笑言:“陆骁识趣,不仅送来了阿术列的供状,还把杨迈找着了!这次做得不错,确实应该记他一功!”

谢琢的马车在大理寺门前停下时,正巧遇见匆匆赶来的侯英。

两人一起往官衙走,侯英说话有些急:“谢侍读也听见消息了?”他面露激动,“原以为杨迈不是死在了北狄人的刀下,就是已经被杨敬尧处理干净了,没想到他竟然还活着!”

谢琢似乎有些不解:“可是以杨敬尧的谨慎,应该不会留着把柄不处理。”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侯英解释道,“我猜测,没处理杨迈,一方面是因为杨敬尧根本没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暴露,另一方面则是,杨敬尧虽为首辅,但实际没什么人可用。他家中贫寒,父母亲族凋零,连这个杨迈都是同姓攀附,不是什么正经亲戚。想来,好不容易遇上个用着趁手的,杨敬尧暂时舍不得杀,这个把柄也就留下了。”

两人边走边聊,到了官衙的议事房,发现所有人都到了。侯英与谢琢对视了一眼,知道今晚的大理寺肯定又要掌灯擎烛了。

这次大理寺办事很快,不到两天,杨迈的供状就放到了咸宁帝的御案上。

关于杨敬尧如何将他安排入禁军,如何让他在押送兵械的途中往外传递消息,又是如何在马料中下药,如何告知北狄人押运队伍的所在等等,杨迈全都供认不讳。

他还多次表示自己是无辜的,根本不知道杨敬尧到底想做什么,他只是按照杨敬尧的吩咐行事而已,希望推勘官看在他自首的份上,能酌情减罪。

这份供状立刻就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杨敬尧的亲族亲自指认,无论是时间还是别的全都对上了,几乎没有可狡辩的地方。极短的时间内,无数大臣纷纷上书,痛斥杨敬尧祸国殃民之心、残害忠良之恶,请求咸宁帝下旨处决杨敬尧。

将画押的供状以及大理寺卿呈上的折子看完,咸宁帝又翻了翻御史台呈上来的折子,低斥了一句:“没用的东西。”

知晓这话中骂的是杨敬尧,高让研着墨,笑道:“陛下,太液池里的荷花开得正漂亮,陛下可要去走走,散散心?”

捏了捏眉心,咸宁帝起身:“走吧。”

御辇至太液池附近,咸宁帝带着高让缓步行去。

“你说朕当年,到底有没有做错?”

高让敛目,恭敬道:“陛下所做,无不为天下、为江山,何错之有?”

在咸宁帝身边伺候了三十年,他深知,这句话并非咸宁帝认为自己在谢衡的事情上做错了什么。

就像那句“没用的东西”,不过是咸宁帝觉得杨敬尧没有把首尾抹干净,徒增事端,给他添了麻烦而已。

高让跟在咸宁帝身后,在经过一片荷花时,听见了两个负责清理淤泥的内侍隐在荷叶之间,正在闲聊。

“这次是你跟着罗公公出宫采买,快跟我说说,那些刁民真的整日在茶坊酒肆里说闲话,声称杨首辅犯下的恶事是陛下支使的?”

高让一个激灵,立刻就想出声呵斥,咸宁帝看他一眼,扬手阻止了。

荷叶丛里,水波一圈圈荡了过来,另一个小太监的声音随之传来:“没错,那些刁民还写了话本,说就跟那些戏文里演的一样,陛下容不下陆家,也容不下谢家,所以才让杨首辅动手的。”

“还写了话本?”

小太监的嗓音尖细:“对啊,书铺的店主说这话本买的人很多。我原本想翻开看两眼,结果被罗公公打了手,现在都还红着。”

“……”

带着高让走远后,咸宁帝问:“你说那个话本里会如何编排朕?”

高让持着拂尘,低头不敢言。

“他们会说朕重用通敌的奸臣,说朕是非不分,说朕薄情寡义,说朕视人命如草芥,将凌云关拱手相让,不把边境守军的人命当命看,还会说朕没有容人之量,生性多疑,处心积虑暗害陆家,不配为天下之君。”

高让听得心惊肉跳,恨不得自己没有耳朵。

咸宁帝眉间萦着一缕杀意,语气仍是如常般缓慢:“杨敬尧诗作策论,没一样拿得出手,这些年来,朕提拔他,重用他,让他坐在首辅这个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