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51节(1 / 3)

加入书签

“啪!”

上方一声惊木响,震得张焦不敢说下去。

“若戎族骑兵侥幸度过峡谷,你应在山居关的南谷处布兵,死守!死战!”史开宗喝道。

“可是南谷处是平地,离了天然的险地,只怕……”

“怎么,没了天险,张校尉就不知该如何在平地领兵作战了?”文官出言截断他的话。“本官怎么记得,张校尉去岁呈送过一份论说平地作战的兵策?不如我们再听听你的良策,如何?”

去年背过的句子,张焦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会再提起,他急得满头大汗,把“下官”两个字在嘴里反复念叨了好几回,却连一个旁的字也出不了口。

“看来张校尉是说不出什么良策了。”文官语调冰冷,望一眼史开宗,见他点头,才继续道:“张校尉一定想不通,为何今日的‘良策’会让大将军如此震怒。你说的弃关南下,若是换作是旁的关隘,或许可行。

但这是山居关!是京都的北门户,一旦被破,京都危矣!别说什么夙夜奔驰,守护京都,难道戎族不会星夜追击,把你尽数灭在半道上么!

就算你有幸返回京中,驻守城下又有何用?你放弃山居关,不与戎族死战,一来,无法给京中调兵腾出时间。二来,你这个守关之将没能在敌人打到京都城门下时,多杀几个敌军,反而把他们就这么放进来。

如此抉择,是背弃元昭疆土,更是罔顾百姓性命!”

张焦这才反应过来,“扑通”跪下,磕头不迭:“大将军恕罪!下官枉议山居关,实在是忧心国事之故啊!”

“忧心国事?”文官冷笑。“张校尉,方才大将军说的死战死守,是二十年前山居关卫战时,钱国公的选择。流血十里,死伤千百,从三千兵马,战至十一人,这才守住了京都门户。

此事人人慨叹,张校尉你今岁不过三十,既是国朝百姓,又是军中校尉,怎会半点不知?”

张焦汗流浃背:“下官,下官……钱国公壮举,下官是知道的!只是一时糊涂,忘了他镇守关隘的计策!”

“张校尉是哪一年的武举人?”

张焦不知这文官为何突然问起此事,但也不敢不答,忙道:“洪兴三十七年,乙酉科。”

“原来是先帝时的武举人,在场可有同科举子?”

一名校尉出列道:“回大将军,下官也是乙酉科。”

文官颔首:“张校尉,乙酉科的兵策,考的是什么?”

张焦一愣,犹犹豫豫道:“那都是七年前的考题了,下官,下官有些记不清了……”

“你来说说。”文官望着那位出列的校尉。

“九地用兵。”校尉恭声道。

所谓“九地用兵”,说的就是如何依照地势的不同,布兵排阵。众人一听,不由地暗忖这倒与今日张焦所论之事,大有关联。

武举一道,是在场武将们步入仕途的登天门,可他却把考题忘个干净,何其怪哉。

张焦抖得像个筛子,口中不住地求饶,可那文官却半点不搭理,扭头对史开宗道:“大将军怎么看?”

虽说史开宗素来话少,方才也是一声不吭,只让文官质问张焦,但他心里的气却半点不少,脑中也是清明。

他本以为张焦是个人物,没想到居然如此显眼的谬误,此人却当个宝似的捧出来。

这份兵策定不是他写的!

不光如此,张焦还分不清兵策的优劣,这样的人,居然能通过乙酉科的武举兵策,背后必是大有问题。

史开宗越想越是愤怒,登时拍着桌案喝道:“下狱严查!”

--------------------

1“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出自诸葛亮所撰之《将苑》卷二《地势》。  2“九地用兵”出自《孙子兵法》十一章《九地》。

事发

=====================

梁王府。

黄昏将近,元轼默不作声地坐在书房内,抵在桌案边的右手死死握拳,崩起青筋。

一名暗卫匆匆奔来,拜道:“王爷,刑部大牢被封得铁桶一般,属下怎么也进不去。”

元轼压住怒气:“我们在刑部的人也不行么?”

“刑部左侍郎程平易,不知从那里得了消息,竟把王爷的人都悄悄捆了,属下在墙头上一看,见他们全被押在前院候审。”

元轼缓缓道:“程平易是江介的门生,今日跟着史开宗去巡营考核的侯佥,也是江介的门生……”

暗卫忙问道:“王爷,莫不是江首辅发现了什么?”

“难说。”元轼极力平复心神。“侯佥曾在兵部待过,同史开宗又交好,这次从太州府调回京中,做的是礼部右侍郎,本也不会去巡营。本王听说,是史开宗要带他去瞧张焦的兵策,和江介并无关联。

多半是我们在刑部的人,发现张焦被缚入狱,擅自行动,想去问问缘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