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十五章 起义军再发力开疆拓土 朱元(7 / 8)

加入书签

。随后,他们把两个跨度比河略宽2寸(约6厘米)的“a”形直角三角桥架,分别贴着濠桥两边压下河边,按到三角架中间的横撑下端与桥板底平行即止。

桥架用直径3寸(约95厘米)左右的原木制作,高约4米。横撑离三角顶2米。

其下方约05米处的两腿外侧,各有一个直径25寸(约8厘米)左右的通榫肩头,长4寸(126厘米)。

最后,他们把两根直径2寸(约63厘米)左右的原木横梁在桥板下桥腿的外侧插进通榫肩头上,用麻绳绑牢。压着横梁的桥板处有两个穿绳孔,工兵再用麻绳把桥板与横梁绑紧在一起,就算完工了。

桥板有了这个三角形桥架支撑,既相对稳定,不会产生较大的弹力,使桥板上的压力通过两条腿分散到岸边。

工事兵架设了10座这样的濠桥,两桥间隔约10米。每座濠桥都对准一个城墙垛口。

1356年三月庚寅日(初十),天蒙蒙亮时,金陵城东门左边出现盛景——距离东门南侧城墙约70米处出现20部云梯,高约27丈(855米),排成两排,每排10部,间隔约10米。

每两部云梯对准一座濠桥,向西缓缓前进,离墙约50米时停止待命。后面是步兵纵队。

第一次攻城,张天佑采用竹梯登城攻打金陵失败后,朱元璋和冯国用、汤和、邓愈开会讨论时,都认为竹梯不易攻城,造成的伤亡太大。为了更有效地攀登城墙,朱元璋决定借鉴在濠州守城时缴获的元军折叠式木制云梯,改为可拆装非折叠云梯车。

于是,由冯国用设计,李善长监制出朱氏红军的云梯车。

云梯的梯腿和踏板较宽,两腿由两根285丈(约9米)长木料做成,梯宽13尺(约04米)。支撑的两腿长1丈(约32米),上下有两根横撑,固定在云梯两腿后1丈处,形成等腰三角形。脚距63尺(约2米)。在前后两腿3尺长处有一根横撑。全部卯榫连接。

木制云梯车长35米、含轮宽32尺(约1米)。底盘(铺板框架)长95尺(约3米)、宽28尺(约089米)。底盘上有牢固的卡住云梯的长方形木框,长宽尺寸刚好可以把云梯四脚包住,高3寸(约95厘米),厚1寸(约32厘米)。在左右木框板正对梯腿的中心有一个水平铁销孔,插入两根16尺(约05米)长的铁销固定。

云梯四脚点的底盘下安置车轮横轴。后轮中轴线离底盘尾端1尺(约032米)。车轮为6根辐条式,直径16尺(约05米)。

云梯四周有长方形车框架,长73尺(约23米),宽26尺(约082米),高54尺(约171米)。共有6根对称的立柱。前面一对方立柱位于前轮中轴线。中间一对方立柱位于离底盘后端16尺(约05米)处。后面一对方立柱位于地盘尾端两角处。车框上端前面和左右共有三条压梁,腰部共有三条横撑。全部卯榫连接。

后面两对立柱的左右外侧钉满挡箭板条,每条板子长38尺(约12米),05米长的前半部横钉在两根立柱上,后半部悬空,尾端和靠近前端事先各加钉一根54尺长垂直固定条。后面4根立柱顶部安装了一块活动挡箭板,长38尺、宽26尺,可向右边打开,以便步兵登梯。

这个挡箭车架不仅可以保护推车兵,还有压重平衡的作用,避免前行时云梯向前倾倒。

最后两根立柱22尺(约07米)高处有一条栏杆,为推车扶手,可拆装,通过后立柱上的固定木槽拴卡住,就像双扇门的门闩。进出城门及行军时,拔掉铁销,可以取下云梯,放倒在云梯车架上。

攻城时,士兵登梯不用抓扶梯腿,可以一手持盾抵挡箭石、一手握刀登梯攻城,减少了伤亡。

当天完全放亮,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的朱元帅下令击鼓。两面立于鼓车上的战鼓不急不缓地擂响起来,震天动地。40个云梯兵把20部高耸的云梯车推上濠桥,通过护城河,直达城墙垛口。按照作战计划,每两部云梯一排,靠上相邻的两个垛口。

每一排云梯后方左右各有三排身穿铁皮铠甲的弓弩手,每排5人,掩护攻城的步兵。他们身后有一名百夫长指挥、督战。

300名弓弩手离城墙约30米时止步,轮番发射弩箭。箭镞犹如疾风骤雨,冲向云梯左右的城墙垛口,基本压住了垛口的元军弓箭兵。

按照作战计划,10座濠桥东岸还各有30名弓弩手和30名短弓手待命,由郭兴、郭英分别指挥,随时过河替补。

各云梯后面排成单行的战士绵延约上百米。前端攻破城头后,他们就像出巢的20条蟒蛇爬上城墙。个个持圆盾握刀,前赴后继攀登上城。

东门外约70米远是几位骑马镇抚带领的步兵大军,等待城门打开,冲进集庆。

红军的弩箭攻势迅猛、有效,元军的防御明显失效。红军20路蚁兵纷纷攻破垛口,登上城头,展开城头争夺战。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元军终于抵挡不住,一部分溃败下城。这时,福寿还在东南角伏龟楼的二层北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