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333章(1 / 2)

加入书签

别以为刘瑞是在胡言乱语。

这是后世的学者根据西班牙的光复运动和中东之春所做出的研究,亦是无数国家用血泪总结出的教训。

对于东瓯,刘瑞的感情十分复杂。

既有因后世的滤镜而下意识地想要优待他们,但又怕东瓯人背后给他来上一刀。

毕竟在领土扩大时,区域矛盾永远是最难解决,同时也最好时间的。

远的有秦末前的六国余孽,近的有被赵佗吞并的百越贵族不断复辟。

这么看来,东瓯能撑到今天也是不容易。

“除了把东瓯的移民迁至各郡,孤还准备向会稽郡的南边迁徙五万人,鼓励他们与东瓯人通婚并推行汉字。”说到这儿,刘瑞也是自嘲道:“抄家的钱还没捂热就要送出来了。”

此时的会稽郡可不是以富庶闻名天下的江南一带。北边也就算了,毕竟有刘濞留下的家底,再怎么破也好过东瓯那边,所想徙人去会稽南边,还要他们与东瓯人通婚,那属实得给点好处。

而且还是大大的好处。

说白了就是给钱给田减劳役。

这么看来,黔首们还是很好忽悠的。

另外……

“老藩王们一死,关东与江淮的大户们也得滚去阳陵了。”

“虽说东瓯北部是后来加入了,但是为了民族和谐,还是让东瓯的贵族豪绅也一并过来了吧!”省得又出六国余孽治秦郡的笑话。

作者有话说:

查资料所以更晚了。

想把燕国的三位翁主封过去看能不能有奇妙的化学反应。

闽越在与大汉商量平分东瓯时,也是快被郅都气死。

没办法,江南一带的富庶源于东汉末年的黔首为避战乱而去“荒芜”多水的南方,而在晋朝玩脱后,北方及中原一带彻底沦为外族的屠宰场。

是的。

你没听错。

是屠宰场。

毕竟那时的汉人被杀两千万之多,相当于十五到二十郡的人口被屠戮殆尽。

外族南下时甚至不带口粮,皆以沿路的流民为腌肉,谓之两脚羊,菜人。

这种情况下,躲在南方的汉人只能竭力开发当地的生产潜力。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南方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不然也没“湖广熟,天下足”的赞誉。

然而在西汉,中原一带还是富的。尤其是像东瓯这样被两面包夹的小可怜,政治与经济中心自然挨着不打他的吴国,所以被西汉分去的土地也是最富最有烟火味的。不过这烟火味一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政治与经济中心自然意味着贵族都常驻于此,同时也把楚地的私兵文化发扬光大,堪称是南方联邦,远古神罗。

这种情况下,大汉接手东瓯北面怎么不算甜蜜与痛苦齐飞,机遇与危机并存。

更重要的是……

“孤记得不少人劝孤优待东瓯贵族,要用……”刘瑞想说“要用爱”去感化他们,但是因为这话对于西汉人而言还是太超前了,所以决定换种说法:“要用礼学去感化他们。”

文党想说这很符合不少学派的仁爱思想,但却听见太子嗤道:“孤听了只觉得可笑。”

“为何?”文党几乎是条件反射道,但却在顷刻间明白太子的意思。

因为不划算。

秦朝用几代人的祖业证明了优待六国余孽是何其愚蠢的决策,所以在高祖登基后,一方面对异姓王大开杀戒,而另一方面就是拿家国大义道德绑架六国余孽,使其在守陵这一无可争议的活动中渐渐绝嗣。

有前人做出最优解,别说是刘瑞不会优待那些有钱有兵的东瓯权贵,就说那些刀尖舔血的,纳税的,半死不活的低级士卒见了,真的不会恶心到想大开杀戒吗?

而且这种优待迟早会随时间的推移变成特权区与分裂的源头。

“东瓯北区可不是一次性买卖。正如六国的遗民,前几代还知道自己是秦人,楚人,齐人,赵人,可是到了孤这代,不都是以汉人自居吗?”说到这儿,刘瑞似乎想到了什么,失笑道:“真要追根朔源的话,他们也是本地人与秦越先民的后代。”

末了,还补充道:“孤瞧你与北宫的人近期总往各大学派的山头跑。怎么,是想往会稽郡那儿塞几个教化东瓯的人?”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家上。”文党并未感到尴尬,反而一副坦坦荡荡的模样:“儒家人多,自然是有年轻气盛的想要效夫子之行。”

“嗯……这也是件好事。”刘瑞知道文党是在忽悠他,不过这种场面话也没必要戳穿。毕竟即便儒家不动,他也需要大量的文化人,尤其是儒家这种搞凝聚力很有一手的文化人去东瓯收买民心。

再者,官场是个人情社会与资历社会,而且只有那么多坑。那些毛头小子就算想致君尧舜,但除文党,张汤,汲黯这种惊世之才外,又有几人能一鸣惊人?

况且在科举前,文党和张汤就已经当过数年小吏,而汲黯……算了,人家七代为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