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405章(1 / 2)

加入书签

所以你知道云中郡郡守的含金量有多高吧!

一旦此城被人攻破,剩下的关卡就可能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

考虑到韩颓当的出身不好,窦婴的经验不多,而郅都还要留在关中,替刘瑞充当震慑贪官的黑手套,所以在反反复复的扒拉后,刘瑞只能选择那个最不可能的答案:“就让长乐宫卫尉李广接任魏公的位子,顺带把程不识给调回来。”

说到飞将军李广,后世的第一印象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可把《史记》里的悲催形象轻轻一番,你所看到的便是值得吐槽的另一面——习惯性地迷路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此人的政治水平与韩信不相上下,几乎到了魔幻的地步。

历史上的七国之乱里,李广随周亚夫反击叛军,结果这厮儿支援梁国时顺手接了梁王的将印,导致想试李广成色的刘启彻底蒙了。

按照他的设想,李广这个与刘荣牵扯不大的将领会是汉武帝的未来班底。

然而李广不明所以地接了梁王的将印,加上他在担任卫尉时与窦家走得很近,所以自然不得重用。甚至在平叛后未得封赏,处于一种无比尴尬的境遇。

相较于历史上的李广,这个时空里的李广因为有刘瑞的存在而未接受梁王的将印,但又因为周丘行刺天家父子而前途尽毁。

搁在后世,这种扯进刺杀案的将军十有八九会全家祭天。

由此可见大汉的将领少到什么地步才会让刘启父子十分默契地保下李广。

如果历史的记载不错,李广这个经常迷路的擅射将军其实也算难得一见的防御大师。至少在他守卫边境,历任七郡时都成绩不错,逼得匈奴宁可绕道也不去啃他这块石头。

唯一令人担忧的是,李广酗酒且治军不严。

云中郡不仅是大汉的防线,更是大汉与北方戎狄进行贸易的重要城市。

得益于刘瑞的大力支持与墨家的技术进步,大汉所出的井盐豆酱,苏绸蜀锦都十分枪手,因此在边境贸易的强大收入下,这些地方的黔首们已渐渐不用关中补贴,甚至比中原的某些郡县更为富有。

魏尚是个爱兵如子却十分严厉的郡守。即使没有刘瑞的建议,历史上的魏尚也把军市搞得红红火火,如李牧般竭力提高士兵们的生活水平。

可以说,纵观西汉史,中原及南部的郡守里文党可称第一,而边境的郡守里无人能出魏尚左右。

有这么个珠玉在前,李广这个防守大师能否治好军市外市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权衡利弊后,刘瑞还是让李广出任云中郡郡守,但又派善于经商和间谍活动的聂壹辅助一二。

众人对皇帝的安排没啥意见,毕竟这是现阶段的最优解。然而想到李广干过的“好事”,以那“好事”的苦主是皇帝陛下,众人又难以抑制心中的骇浪,但嘴上还是纷纷道着“陛下圣明”。

虽说按照京官比地方官要高一级的说法,刘瑞对李广的安排绝对算是贬斥。不过考虑到刺杀案后,李广这个官复卫尉的倒霉蛋在长乐宫里形同虚设,所以就实际情况而言,去边境也好过在这儿继续熬着。

因此在接到命令后,成天跨着个奔丧脸的李广满血复活道:“臣定不负陛下重任。”

纵使李广大大咧咧到让人怀疑他的智商是不是全都点在了奇怪的地方,但是只要智商还在及格线以上的人都能明白刘瑞对李广乃至程不识的处置已经超出了大发慈悲的范围,几乎算称得上圣父行为了。

参考原史的巫蛊之乱里有多少倒霉蛋被毛都没掉的汉武帝灭掉一个户口本。

相较之下,刘瑞这个差点丢命的苦主居然只把主犯和引荐的三人从重处理,余者包括李广这种驭下不严的奇葩和主犯的亲族都逃过一劫,顶多是被抄家后又赶回老家,甚至都没判处流放或隶臣妾。

重犯如此,莫名扫到台风尾的倒霉蛋也就此安心地完成交接,老老实实地告老还乡或辞官归隐。

李广知道自己没被坐罪还乡就已称得上皇恩浩荡,更别提与真正的躺枪程不识相比,他还保留了九卿之位,所以按照西汉的价值观,他没有对刘瑞抱怨的资格,不然就是狼心狗肺之人。

可明白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且不谈李广害怕就此过完庸庸碌碌的一生,就说已经搬去长乐的薄太后也无法信任李广这个马大哈,所以他在极度的压抑下距离疯癫也就差个引爆点。

好在刘瑞适时将其调去边境,不至于让后者郁郁而终。

“科举的榜单应该会在近日公布,所以你们也要做好挑选官吏的准备。“因为害怕大汉的科举逐渐演变成明清时的八股文,所以刘瑞要求在册的学派最多只有两位博士参与出题,并且这次出过题的博士不许参与下次科举。与此同时,有招人需求的部门也要看过考生们的试卷再决定是否录用此人。

这可不是后世的高考,仅以分数论成败。

对于九卿里的内史少府而言,经书学得再好也比不过一善数之人。而像郎中令,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