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418节(4 / 4)

加入书签

白。

虽然人人皆知,这场战争的胜利跟李恪的关系并不大,但是,谁叫他是皇帝派去的监军呢?论功行赏,这位代帝远征的皇子,功劳就是第一。

因而此时,李恪与秦慕白虽然都没有回朝,但他们在大唐子民与朝廷上的声望与影响力,已是日渐高涨一飞冲天。

虽然李恪仍是留在逻些城,李世民派去了大批的文臣去帮助他处理吐蕃的善后工作。但是,已经回朝的功臣将军,诸如李大亮,李君羡,包括秦慕白的长兄秦通,都得到了极大的升赏。

刚刚回朝不过天的开国老将李大亮,升迁为兵部侍郎(仅次于兵部尚书李勣,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兼任左卫大将军宿卫皇城,爵位也由武阳县公升为武国公;李君羡,回朝之后继续执掌百骑监这个极为重要的军事衙门,兼任左监门卫大将军宿卫后宫,整个皇城的一半御林军几乎由他统领,爵位也由县公升为国公。秦通,则是由一名百骑副使直接转为了十六卫大将军之一的右卫大将军,同时也在百骑监兼差。就连没有出征的秦家二男秦斌,因为他两个兄弟的巨大功劳而得到福荫,除了原有的百骑监副令之职,还被调入了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成为了皇帝的近侍智囊之一,而且加封了侯爵。

除此之外,以上这些人还得到了良田、豪宅、食邑以及金银赏赐无数。

就连这些人,都得到了如此丰厚的奖赏,那么李恪民秦慕白归朝之日,应当如何?

朝臣们都是看多了风云变幻宦海沉浮的。他们猜想,关西军主帅秦慕白回朝之日,必是入主中枢之时。虽然他还很年轻不到三十岁,但是,皇帝当年还十六岁挂帅、二十八岁就登基呢,大唐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少年英雄。李世民,也一贯喜欢大胆启用年轻人——如果秦慕白进入阁部中枢成为宰辅之一,毫无疑问,他将注备足够与长孙无忌抗衡的实力!

如此一来,朝野之上将出现泾渭分明的两个党派,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牌派系、文官集团;二是以秦慕白、李勣、李道宗等人为代表,另有房玄龄这个特殊人物加盟的新兴势力、军事集团。

而这两个集团现在也都有了鲜明的旗帜,长孙这一方竖起的旗帜无疑是魏王李泰;而军事集团这一方,除了李恪仿佛也别无选择了。

潜移默化之中,朝廷的核心矛盾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东宫之争已经正式摆上了台面。原本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的李治,悄然退出了竞争的舞台。而李泰与李恪,再一次站到了前沿。

而这一次,李恪手中已经有了雄厚的资本,足够让他去向李泰叫板!

只不过,现在李恪仍在吐蕃未归,李泰近水楼台,能否先得月,可能就处决于李恪仍然没有归朝的这段日子了。

因此,近段李泰相当活跃。他恐怕也是意识到了危机与时间的紧迫,必须赶在李恪被父皇召回长安之间,将东宫太子之位拿下。

李泰,现在已是志在必得,别无退路与选择;而李恪,仍是一心一意在处理他手头的高原事务,他最得力的臂膀秦慕白,也没有半分异样的举动。

这两位皇子的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吐蕃高原上的硝烟仍未散去,大唐朝廷之上的另一场斗争,却已经剑拔弩张的展开了。

紫兰殿的皇宴上推杯换盏,李泰为首劝酒行令,气氛尚算融洽。李世民允许弃宗弄赞等保留原有的服饰与发冠,并尊重他们的饮食与语言习惯,这些细节都做得比较到位。虽然弃宗弄赞等人免不得有亡国忧愤之心,但得到这样的善待与礼遇,也就无话可说了。

酒宴过半时,李世民起身更衣。到了后堂正遇着太史令李淳风。

太史局负责编修历法,观测天文,测量地理,定期向朝廷汇报气候预测与地震、海啸这些灾难的发生与处理情况。但是李淳风可不是一般的“太史”,李世民从来对他另眼相待。今日他特意等候在紫兰殿外候架,估计也是有重要的事情汇报。于是李世民特意上前问他何事。

李淳风便对李世民说道:“臣近日夜星相,发现,西野有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