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ulitxt.com

第352章 朝廷的安排(1 / 2)

加入书签

李元景最后悔的就是鼓励这些来自外邦的使臣在船上的时候多跟人交流,以此来增进自己的汉语水平。

这个初衷本来是好的,但是没让他想到的是,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这些人在基本的交流方面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

但一个个张口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方方言,这特么的就有些尴尬了。

而且这些货学会一些汉语之后简直兴奋的不能行,见人就去显摆自己的方言。

先前船队靠岸的时候,这帮人是完全被震惊了,虽然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城镇,视线内能够看到的就是两座封闭严实的军营,以及他们目前停靠的军用码头和旁边不远处的民用码头。

两者相比较而言,民用码头更加忙碌,前去东州的船队刚刚返航,码头上此刻摆着各种各样的货物正在装船,同时还有不少的百姓在这里等着登船,这些都是移民。

不过这帮人却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大唐的航运已经如此发达了呢,以至于这么多人出行都选择坐船。

当然,更震惊的是,他们的船队都是千石大船,远航船队自然不用多说,就连停靠在岸边的都是千石大船,而且之前在路过船坊的时候,他们还看到了数十艘已经下水的千石大船。

看着大唐的千石战舰,在看看自己国家的小舢板,特么的这还怎么玩?

“这些都是沿途一些国家派来的使臣,王叔先安置一下,另外安排人手保护,三天后启程回长安。”李元景无奈的解释道。

李道宗默默的点了点头,外邦使臣来了,派兵保护也是应当的。

旋即,李道宗一方面命人去清理屋舍,一方面派出骑兵加急前往长安汇报情况。

这一趟的出行可谓是收获满满,步步都在李元景的算计之中,不然的话,这一趟十个多月是绝对回不来的。

当然,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说在交州让三千人先行通过陆路返回。

李元景没想到那边的事情会解决的那么顺利,所以,当船队都抵达了海州的时候,这帮人还没有离开黔中道。

这条路并不好走,不过离开黔中道以后路就相对平稳一些了,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多月他们也回不到长安。

船队繁琐的事情自然有人去安排,接下来战舰还需要去检修,短时间内是不会有出航任务的,所以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好在有东船队在前面打基础,现在船坊无论是建造还是检修技术水平都上升了几个台阶。

李元景喝退了所有人,唯独留下了李道宗一个,就连李绩都一脸懵逼的被推了出去。

“王叔接下来有什么安排吗?”屋内只剩下了叔侄两人,李元景也没有客气,直接开口问道。

李道宗和李绩两人已经被他借过来两年多一些了,这两人给自己的帮助是真的很大,但他们终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而从朝廷的举动来看,似乎大规模的改制已经近在眼前了。

而李道宗和李绩这两个有经验的大将,自然是李世民的第一选择。

“陛下的意思是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这一万二千人是第一批的试验点,接下来可能会进行一些检验,若是可行,则可大范围推广,所以殿下这次回京,陛下很有可能会将海州营规模扩增一倍。”李道宗在这一点并没有隐瞒。

整个计划框架都是李元景提出来的,对他有隐瞒的意义吗?

李元景想了想,海州营的规模扩不扩大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反正给他的五万编制是不会增加的,最多就是将世家军剔除出去,然后自己在补充个一万人。

增加五万人,按照现在的规模来计算的话,李世民很有可能要再配两名大将过来。

倒不是李道宗和李绩没能力带领十万人,而是接下来的府兵大改革只靠他们两个人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四个大将都不一定够。

除非他不急,肯花个十年八年的去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这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海外到处都要开发,到处都要驻军,随着在东南亚发现了那么多的土地,这件事情就迫使了朝廷必须尽快的将改革提上日程,争取在一年内完成至少十万人规模的改革。

这些都是李元景经过计算后觉得最少需要用到的人数,而看现在这个情况,似乎自己的计划有些行不通了。

但是交州那个地方又特别重要,绝对不能轻易的放弃,否则对大唐来说,就只能舍近求远了。

“王叔觉得广宁王叔的能力如何?”李元景接着问道!

“你要动交州?”李道宗突然眉头紧皱。

“交州必须动,这次回来的时候船队路过交州了,若不是广宁王叔在上任的途中染了病,让他们有了可乘之机,恐怕现在广宁王叔坟头的草都一人高了!”李元景直接说道,他丝毫不怀疑那帮人会弄死李道兴,当然,这场病也确实救了李道兴,这是毋庸置疑的。

“什么?”李道宗闻言大怒,李道兴虽然能力不咋地,但也挺有自知之明的,没犯过啥大错,在宗室中还算是老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